美文网首页影视时间·记忆简书电影院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五:看《爱乐之城》,解读美国文化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五:看《爱乐之城》,解读美国文化

作者: 人生葵花宝典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20:56 被阅读83次

    《爱乐之城》是一部比较另类的影片。我们知道电影一般都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而歌舞片比较怪,其他国家很少有。如果你把它当成故事片来看,看它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就很难体会到它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在美国会出现这种很怪的影片——歌舞片呢?如果你是歌剧,我们就带着看歌剧的心情看歌剧,没有问题。芭蕾舞剧也是如此。但是唯独歌舞电影,它又有对白,又有情节,中间又唱起来了,这不全是假的吗?根本没有真实感,很奇怪,我们不太容易理解。

    这里涉及到美国的文化。很多海外华人培养孩子有一个理念,就是要融入西方主流社会。那么什么叫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是不是你上学读书之后找了一份工作,有了白人朋友圈,就叫融入主流社会呢?在过去我们头脑里是没有概念的,很多人认为这就是融入主流社会了,实际上不是的。

    我们举一些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文化差异。比如说不管是青年人还是中年人,主要是青年人,他们的周末大多都是在酒吧里度过的。我们猜想他们是不是处男女朋友,或者聊聊天,侃大山,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想法。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当然也有交际的需要,但大部分时候他们并没有什么目的。比如今天晚上约了几个好朋友到酒吧来,我们中国人都是交流你的工作心得,或者是分享你的快乐,讲讲这些事情。而他们不是,就是一块喝酒,看看电视,看球赛或者其他一些比赛,然后听听摇滚乐、爵士乐之类的音乐,等等。他们就是要这种大家在一起的氛围。我们搞不懂这种生活状态,不知道为什么。

    另外在一些大型商业活动的日子,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节日,它会请一些乐队来,比如摇滚乐队、爵士乐队,在一些比较开阔的公众场所,主办方简单搭个台子,这些乐队又唱又跳的,带点肢体动作。中国人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当然它有节奏,也很好听,但是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兴高采烈,那么入迷,拿一杯啤酒一站几个小时。有的时候摇滚乐队在一些城市巡回演唱的时候,人们为了买票,造成道路拥堵,这都是我们中国人所不理解的。这里就已经有和歌舞电影很相似的因素了。

    好莱坞是定期有一些音乐电影出台,而且一出来就获奖。比如《音乐之声》《芝加哥》《红磨坊》。这次我们看的影片《爱乐之城》,你如果看网上的评价,它就会告诉你,这里面有多少组镜头,在向以前的歌舞片致敬,它跟你如数家珍。可是对我们来说,你即便是向它们致敬又如何?那些片子我们本来就没觉得怎么样。但是这些致敬梗对美国观众却非常有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共鸣,这些都是我们没法体会的。

    这其实就和美国历史有关。我们知道美国建国很晚,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当时美国南方有个大港——新奥尔良,吸引了大批外国移民,有西班牙人、德国人、爱尔兰人、拉美人等等,尤其黑人比较多。这些人到这片土地来以后,工作很累,加上语言不通,他们休息的时候就通过唱歌跳舞来发泄和交际。爵士乐就从这里开始兴起。

    爵士乐带着非洲传统音乐的底色,又融入了各个国家的音乐元素,成为这些移民沟通的手段。之后他们还创造了独立的语言,不是英语,也不是其他哪个国家的语言,而是用各个国家的语言组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后来美国政府要求推行英语的时候遇到很多麻烦,遭到当地人的抗拒,有这么一种特殊的背景在。

    爵士乐一方面节奏感非常强,另一方面它的精髓是即兴。因为移民之间没有共通的语言,需要通过唱歌来沟通,就像中国古代和世界各国最古老的诗歌兴起的时候,很多都是即兴创作。这种形式方便了情感的交流,非常受欢迎。后来,一种称为“布鲁斯”的爵士乐演变成摇滚乐,成了当今西方世界极其盛行的流行音乐。

    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个背景资讯的时候,就明白了为什么爵士乐、摇滚乐在美国人中那么受欢迎,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有新的信息在里面,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有这么一些因素在。它和固定的演唱会,你去静静欣赏已经了解的内容不一样,它是新的东西,和这个有直接关系,这种文化习俗渗透到了整个人的精神世界里。

    回到《爱乐之城》,这个故事很简单,你说是个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也可以,你说它有很美的地方我也同意,有些画面拍得非常唯美梦幻,有意境,确实是这样的。

    但是因为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影片里一定要找具体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刻画,这下可好,本来我们一本正经看它的情节,准备往前走了,它唱起来了,一唱就变成假的了,生活里怎么可能唱呢,所以就接受不了。只能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诉求,同时也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当我们知道它的背景资讯的时候,我们就容易理解它。

    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都是建国很晚、历史很短的国家,它们的文化就是这些。我们现在讲恢复传统文化,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都很骄傲,都认真地从古人的智慧里汲取营养,他们也同样。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是去学习几千年的文化,古人的智慧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只有一两百年。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整个的文化创作,包括日常教育里,反复再现这些传统的东西。不光是文化传统,也包括建国的历史和重大的政治事件。比如奴隶制,白人和黑人种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裔族的融合,这些都是它文化创作的重要题材,翻来覆去就这么些东西。所以我们看美国的影片,它定期就是这些内容。

    另外,我们知道美国是以商业起家的,所有东西首先衡量它的商业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谈创作。尤其它的大片的制作,全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好莱坞有庞大的情节模板库,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各种桥段,然后电脑自动演绎组合成一个故事。你如果经常看它的片子,会发现其中真正有创意的内容并不多,背后是商业利益在影响它。

    我们讨论了这些,就可以看到,西方人一方面受科技影响,思维是科技化的思维,走那样一种路。同时他也受到宗教的影响,宗教使他能够有一种浪漫和有神性的东西在。但是大部分的文化作品就是快餐作品,哈哈一笑就完了。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在影响人们对作品的欣赏。就是在中国,人们的生活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你有一份工作也都是朝不保夕,即便是个白领,一夜之间得一个病马上就完了。我们身边看到的一些癌症患者,做一个手术,稍微化疗一下,几个城市走一走,就是上百万。什么样的家庭能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呢?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看起来是很光鲜的,能挣多少钱,但是背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假如他有一份工作,这个时候无论是买房、供车,还是旅游,各种各样的福利,国家都是整体提供的。即便是没有工作的人,国家也有一系列的保障体系。所以西方人就不像中国人那样削尖了脑袋去赚钱。当他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就处于一种很散漫的状态。

    这样一来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西方人对文化作品需求的类型就不一样了。他们上影院去就是图一个放松,吃点爆米花,喝点饮料,消遣一下,松弛一下精神。这就降低了对电影作品的要求。再加上这种商业化的模式,它是个恶性循环的东西,你越不给他好的,他的审美标准就越低。

    就像曾经在美国火了十年的《六人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美国民众在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其实内涵并不是很丰富,笑点也很低,但对美国观众来说,已经能够很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了。并不是他们真的素养差,而是人的生活状态不一样,有这样一种影响。

    现在我们了解了美国的文化背景,从这个角度去看音乐片的时候,或许感受就不一样了。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一:从《你的名字》开始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二:新海诚PK宫崎骏,差了不止一条街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三:横向比较提升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上)

    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四:横向比较提升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部经典与流行影片纵横谈之五:看《爱乐之城》,解读美国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ml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