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的学习由于参与贵州分公司的经营研讨会,只能补课 ,今早起来回看了熊老师的视频精彩分享,再一次在自己对目标和有效决策有了很多新的启发:
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把一个人的绩效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把愿景提升到更高的高度,管理就是激发人的善意,什么是善意,我认为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积极向上、向善的一面,只是因为不同的环境这些被压抑住了,这就是管理者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企业需要愿景个人同样如此,企业需要不断的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将要是什么?”个人也应该问自己:“我是谁?我应该是谁?我将要是谁”,这需要管理者及企业愿景与文化及个人不断学习当中去修炼自己,锁春从2018年开始我们带着高层重新梳理了企业的使命与愿景,这让我体会到了团队人员的目标感及因为愿景的清晰让大家对团队个人这几年成长的自我要求。
在有效决策中熊老师对界定问题时通过“把问题放大而不是缩小”的分享特别的好,不能带着事实来找答案,我的理解就是不能当每次问题出现时不能仅仅去看问题的呈现出来的表现,而应该静下来思考真正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本质问题是什么?这一点通过几年的学习与训练还是有一些收获,熊老师在分享的时候,我就在回想最近在决策的几件事情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例如:我们这两年老店的业绩都在持续增长,但新店的业绩却一直变现平平,前几年自己也被新店店效低的这个事实带着走,于是做了“新店店效提升方案”,但1年过去了却并没有质的提升,我最近静下来用心去界定问题时,我发现当把问题放大不断深入思考的时候,我发现是组织结构的问题,市场消费者认知变化的问题,于是我做了两个决策:用新组织来做新店店效项目组,同时从90后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去重新思考我们的产品战略,从产品品类及各个品类的占比及品类当中如何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及潜在需求打造爆品。
非常认可熊老师分享的决策的本质是“独裁”,这是我这半年的时候结合经营深度的思考最大的体会,多年前我刚刚学习“没有反对声音不做决策”时,走人误区,变成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就表示是正确的决策,通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对经营深度的思考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之所以会这样背后还是看自己,本质是自己对经营的洞察力不够,深度思考不够,而这大半年的时间当我真正去结合市场变化、行业变化、顾客变化去结合锁春经营深度思考时,发现自己对未来的机会点越来越清晰,但还是需要去组织团队讨论听取他们的反馈,背后不是他们的声音代表决策,而是去验证我的观点是否正确或者需要修正的地方。
关于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一定要界定清晰,决策就更加的有效,边界条件的两个要素:最低目标和限制条件,这个工具特别的好,当把一些困扰我的决策用这个工具来运用场景中时,会发现对决策要求会清晰很多
决策出来没有执行力,那么决策则仅仅时创意,因此一项决策出来还需要:指定责任-明确目标-制定激励-找到合适的人,结合最近做的“新零售特种队”,之所以可以运转的还不错,恰恰正是印证了这个流程,同时特别是找到有能力、有意愿度同时界定边界条件充分授权特别的重要。
每天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