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人说“鲁菜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学来的东北菜”,被雷到了,估计说这句话的人不仅能得罪全山东人,连东北人都会觉得不靠谱吧。
始于春秋时期的鲁菜,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山东人哪年开始闯关东的?虽说古代有之,但大规模的迁移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距今不过百年有余。
那时山东人多地少,加上连年遭受灾害,为了活命,很多山东人就越过山海关,去东北谋生路,凭借山东人的勤劳朴实,在东北站稳了脚跟。闯关东的山东人还将家乡的美食带到了东北。
前几年一部很红火的电视剧《闯关东》里,朱开山一家在哈尔滨开了一家山东菜馆,菜馆里的酱牛肉,妥妥的山东卤肉的做法;那道“鲁味火凤凰”其实就是山东炒鸡,这道菜做法简单,但是最后呈现的味道却是别有风味,正所谓大道至简。
剧中朱开山过大寿的时候,最爱的一道九转大肠没上,气得朱传文跑到后厨怒斥大厨。这道九转大肠更是地道的鲁菜。
“九转大肠”这道菜当初作为香肥可口的“红烧大肠”时,就在山东赢得顾客的欢迎,并闻名于世。后来在制作方法上又有所改进,使“红烧大肠”的味道更为鲜美。当年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感觉厨师制作此菜,如同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从此“九转大肠”便成为山东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闯关东》中还有一道菜“油炸冰溜子”,本是街霸潘五爷指使人来菜馆找麻烦,点名要吃“油炸冰溜子”,所幸朱开山曾经听说过有这道菜,他知道做法,于是顺利的做出来了。
当初感觉很传奇的这道菜,其实与如今街面上的油炸冰激淋异曲同工:将原料沾上淀粉,放至滚烫的油中,外层金黄即可捞出。做好的油炸冰激淋外热内冷,咬上一口,先是烫嘴,然后冻牙,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吃点”在哪里?
还有那碗“山东打卤面”,剧中,朱家收养的日本男孩一郎,在他生日那天,文他娘给一郎做了一碗生日面,就是这个山东打卤面。这一碗热气腾腾的打卤面成了一郎与老朱家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
当然这些都是电视剧演绎的,不过众所周知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菜系,在齐鲁大地广为流传。煎、炒、烹、炸、蒸、煮、酿、煎,都是鲁菜的烹调技法。北京较为知名的鲁菜馆有东兴楼、丰泽园、儒宴等,里面有很多泰斗级的鲁菜大师。
作为鲁菜的代表菜葱烧海参、油焖大虾、糖醋鲤鱼、爆炒腰花等更是被评为“中国菜”之“山东十大名菜”,来山东旅游,这些山东特色菜一定要吃哦。
前几天追剧《丁宝桢》,了解到“宫保鸡丁”的出处,此菜为当时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首创,丁宝桢又曾被封为“太子少保”(又称“宫保”),故人们便将此菜冠以他的封号,改称“宫保鸡丁”。
作为山东人,应该对这道菜耳闻能详。宫保鸡丁大多采用鸡腿肉,为了更好地突出宫保鸡丁的口感,鲁菜还添加了笋丁或者马蹄丁。
鲁菜历史悠久,在中国美食界的地位不可撼动。所以看到有人说“山东菜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带回来的东北菜”,感到很不可思议,这算是哪跟哪?
东北菜的渊源我没有去查证,只是之前曾看到过一段文字,说是辽菜创始人刘国栋1947年到铁岭中央饭店主厨,招待一丛党国大元,一战成名,辽菜从此奠基。
其实东北菜我也喜欢吃的,骨子里一点都不排斥东北菜,天下美食皆可食。或许鲁菜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借鉴各地之长处,就如同《闯关东》中的朱家酱牛肉,开始大家都不喜欢吃,后来传文无意中得知小康子的三姨夫做这道菜特别拿手,他三顾茅庐,并且还承诺每个月给五块大洋,才将这道菜的配方弄到手。有了配方后,传文加以改良推出后,受到了广大顾客的喜爱。
还有那道富贵有余,也是传文在江边的一家菜馆连着蹲了几天,终于从掌柜的嘴里套出了这道菜的秘方。加了两种独特的草药后,鱼的味道在炖煮时发挥到了极致。
集百家之长,取自我之道,方可自成一派,一道菜如此,天下事莫不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