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否认,曾经的我喜欢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人头攒动,聚光灯下有一种万众瞩目的错觉,而那种感觉惹人陶醉。
记忆中的第一次登上真正的舞台是在初中的时候,说舞台其实就是把课桌拉到操场上拼接起来,然后用一张很大的布盖上,简单的音响设备到位,舞台便搭建完成。
那是学校组织的庆元旦晚会,我当时是作为歌手上去的,清晰的记得唱的歌曲是《大家一起来》,当时很火的一首歌。现在回想不禁感到好笑,难道当时我的五音是齐全的?难道班里一个会唱歌的人都没有?如你所料,那是我第一次登台献唱也是最后一次。
而以主持人的身份登台也是从初中开始的,记得那年我上初三,是一场庆祝建校多少年的活动,我被推选为主持人。表演的节目全都忘了,但中间一个小插曲为我赢得了不少的掌声,事后班主任专门告诉我校长对我的临场应变能力很认可。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即将表演的节目已经报出来了,但表演人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我看到情况就赶紧拿起话筒说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是一位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还是在校庆这么隆重而又值得铭记的时刻,心情不免激动紧张,这个时候的他更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给他热烈的掌声,让他勇敢站起来,用心传达对学校的感激和赞颂。掌声落下,他已经恢复了平静,节目得以顺利进行。
高中的时候我是学校校园广播站的负责人,主持的机会自然更多了,小到班委会,大到才源高中、初中、小学联合校庆,我的主持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大学后我很少在舞台出现了,一个原因是大学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生,多才多艺,轮不到我;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喜欢上了看书,有机会就泡在图书馆,心思不在舞台上。
现在的我很庆幸曾经拥有那些登上舞台的机会,更加庆幸大学时候读了不少书,正是那些书的滋养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通过阅读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未来的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偶尔回想,我还是会怀念站在台上的感觉,之前一直觉得上台是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就尝试着抓住每一个机会。
而那时候的上台是盲目的,大多数的时候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直到有一天,我想参加一个口才培训课的时候,碰到雅琳导师,她当时的一番话让我开始了思索关于登台的那些事。
她说,上台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三个原则,首先上来要感谢,感谢主办方,感谢领导,感谢在座的各位以及后台的工作人员。紧接着是问候,问候是为了增加互动,让他们感觉到你在关注他们,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最后要表达祝福,下台前一定要把祝福的话说出来,祝在座的和他们的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她还说“人一旦上台,不是出彩就是出丑”,虽然最后由于时间冲突没有参加那个课程,但她的这一句话在我每次上台的时候都会想起。
我用她说的那句话,验证我之前在舞台上的表现,最后发现果真如此。在台上,如果不能表现出自己好的优秀的一面,那么一定会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台下的观众,简言之不是出彩,就是出丑,没有其他的可能。
于是再有机会上台的时候,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我宁愿放弃,这样的一次上台的机会。
上台不是出彩,就是出丑,而没有人一上台就是出彩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时候我会多上台,不怕出丑。下来之后,就要多总结自己在台上出丑的原因,然后在以后的上台的时候学会改正。
在每次上台前一定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了解整个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参加人数以及自己在整场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想好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一句话总结就是做好对整个活动的了解。
第二,在上台前一定要在心里构思自己所讲内容的框架,最好写下来,对于其中的细节要有清晰的脉络,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增加所讲内容的故事性,时刻抓住听众的心。
第三,上台一定要做到脱稿,如果在台上讲的都是自己相信并且知道的东西,那就是不需要稿子的,相反讲一些自己都不确定的事情,很难赢得他人的认同。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在台上的时候一定要和台下的听众有眼神的交流,尤其是评委席就坐的几位。
最后就是在每次上台之后要学会总结,找到这一次在台上表现的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不好的地方,学会改正。如果有可能问一下听众们的感觉,听取他们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为下一次登台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或许每一次上台都有不足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改正,出彩的机会慢慢的会比出丑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