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代表孔子思想的代表作。后人对孔子的解读,主要来自于对《论语》的解读。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世的时候收了很多的徒弟,却没有正式开宗立派。儒家以孔子为圣,以对孔子的片面解读,发展延续的儒家思想,在汉朝终于得到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地位,并由此奠定了儒家在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主流地位。
后世的儒家学者,虽然尊孔为圣,但是终究没有人能够超越孔子,最终使得儒学成为工业文明冲击下,农业文明的陪葬品。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五四运动”,吹响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冲击的号角,儒家思想自然也就成为了批判的对象,而死于2000多年前的孔子,也成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中国人的思维,受汉字的影响,缺乏定量的思维方式,更多是以定性的思维方式为主。很多问题的探讨,更多是局限在文字层面的理解和解释,其结果是导致二元论的模式,而失去对事物进行修正的机会,进而纠缠在很多互相矛盾的事物中,使得权力成为最终的裁定者。
西方的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以字符文字基础上,以自然科学发展为推动力,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文明体系。字符文字与阿拉伯数字的结合,使得数学成为了自然科学的基础。通过数字的量化和运算,很多矛盾的事物,逐渐被分类,并通过数学的描述,并与实验、实践的相互印证,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形成了逐渐发展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体系。
孔子的伟大,不在于历史上是否被尊为圣人,而是在于用科学的角度去看,孔子的思想核心,至今仍然对人们的成长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孔子所遵循的道,固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其思想的大部分核心价值,经历了几千年,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代,仍有很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通过工业文明的工具,我们重新去解读《论语》,才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孔子的思想。而以往的各个时期思想家对《论语》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对孔子的思想,都有很多误导。包括最近10年比较流行的易中天、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解读,在很大层面上,还是以农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去误解孔子。
要想理解孔子,首先要理解孔子所处的年代。按照中国传统的断代史,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时代。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人类社会从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当铁器被用作劳动工具后,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劳动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量的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的结果,自然会导致原有的社会治理结构发生变化,比如“井田制”被废除,奴隶逃亡,家臣掌权等,都是社会治理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
周朝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封建制的治理结构,随着子嗣的繁衍,可供的封地面积在逐渐减少,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导致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和土地资源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封地之间领主的土地争夺和交换。这使得周朝传统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都无法满足当时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需要。自周幽王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总体上处于铁器时代发展的初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最终以秦国中央集权制的方式,结束了各国纷争的分裂格局。汉朝在经历了封建复辟的惨痛教训后,最终还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社会治理方式,而代表从孔子思想的演变而出的儒家思想,才真正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思想。
孔子所处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造成了社会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其实,和我们看到的历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是一样的,这显然不能因为孔子认为“礼坏乐崩”,就认定当时人们处于道德败坏的时期。从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孔子的思想,显然治国理政方面,是落后的、保守的 ,也是无法满足新的生产力水平下,社会治理需要的。而当中央集权制替代封建制成为新的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治理方式后,孔子思想中所倡导的“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君子的品格,才发挥出真正的光芒。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体系虽然不能在其有生之年,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却在几百年后,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才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