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人文社科
晁老师讲中国文学史之《诗经》(下)

晁老师讲中国文学史之《诗经》(下)

作者: 东涂西写晁大愚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0:09 被阅读63次

    宴飨诗又称作燕飨诗、宴饮诗,可能主要在贵族们聚会宴饮时表演。比如《小雅-鹿鸣》写的就是天子宴群臣,群臣赞美周王并进谏治国良策。宴飨诗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也有政治目的。西周是一个讲求礼仪规范的时代,是宗法封建社会。周天子把自己的亲属功臣封为诸侯王,赐给他们一片土地,让他们在那里建立诸侯国,帮助周天子管理天下。诸侯国国王定期觐见天子,这时的宴飨和宴飨诗就是十分重要的。它维系着整个封建统治秩序。宴飨诗反映了西周社会繁盛的场景,是周朝礼乐文化的一部分。

    西周后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于是出现了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雅》中的很多诗(比如《民劳》、《板》、《荡》、《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等)反映了周厉王周幽王时的赋税苛重、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实。国风中的《伐檀》、《硕鼠》、《相鼠》、《南山》等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得无厌、无耻丑恶,在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比如《荡》,据说是召穆公讽谏周厉王之诗。第一章直接谴责周厉王,其余七章假托周文王指斥商纣王,看来当时的人已经会借古喻今了。再比如《硕鼠》,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不劳而获的硕鼠,人们的生活陷入绝境,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他方。

    上面讲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诗经》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战争诗。它们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英勇豪壮的士气。这些诗歌可能就像现在的军歌一样,可以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雅》中《江汉》、《出车》等反映了周宣王时期的武功。比如《江汉》,写的是周宣王命召虎讨伐淮夷,胜利凯旋后,周宣王册命召虎,赏赐召虎土地等,召虎铸造了召公簋(簋,青铜器,用以装食物),铭记其事。

    如果说《诗经》是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文字记录,那么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则是西周时期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现今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便是那时候的文字(称作金文)最真实的表现。有些铭文如同诗经一样,往往四字成句,记录了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

    周人是热爱生活、向往和平的,大多数战争诗反映的是对战争的厌倦,充满忧伤的情绪。《小雅-采薇》便是出征将士在归途中所写,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将士为了保家卫国而不得不出征。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除了战争诗,还有徭役诗,表达了对于苦难生活的怨愤之情。

    爱情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自然也少不了这类诗歌。《关雎》表现了男子追求女子时“求之不得”的焦虑痛苦,以及愿意为她做一切来讨她欢心。在人性的这些方面,今天的人和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没有区别。《静女》则描写的是男女幽会的情景,就是一件普通的礼物,也格外珍惜喜爱,因为那是心爱的人所赠。《桃夭》则有桃花的美丽想到出嫁女儿的美丽,祝愿她能够在新的家庭里过的幸福。《氓》则写了妇女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表现了弃妇愤恨的感情和刚强的性格。

    那时候的爱情比较自由浪漫,不像后世的人深受礼教束缚、观念变得保守。

    如此种种,不限于此,《诗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为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有些故事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读她仿佛在欣赏玻璃橱窗里的古老文物,有些则依然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和神经,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人性中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是永恒的。他们是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仅赋予了我们血肉躯体的外形,也赋予了我们文化心理的内核。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后世的文学奠定了基本的方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诗经》的艺术特征

    赋比兴被认为是诗经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最基本的创作手法。

    赋,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和相关事物平铺直叙出来。

    比,比喻,打比方,以彼物言此物。

    兴,触物兴词,触景生情,往往在篇首。

    三者中,赋最常见,是基础。比兴往往比较特殊,夹杂其间。比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的劳作,便是赋。《硕鼠》以把统治者比作硕鼠,便是比。《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便是兴,由眼前景物的描写引出对人的思念追寻。

    比兴的运用,使得我国诗歌表现出一种含蓄蕴藉的特点。

    诗经句式多为四言,间杂二言至八言。二节拍的四言句富有节奏感,易于唱诵。

    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围绕主题,反复咏唱,只改动个别关键字(多为动词或名词),其他字词不变,很像现在的歌词。如前所述,《诗经》的诗本来就是配以歌舞表演的。

    比如《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变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的全部过程。这也说明当时的语言文字已经发展的很成熟,诗人可以运用丰富的词汇来表情达意。

    诗经还注意押韵,除了个别篇章没有押韵,大多数都是用韵的。

    五《诗经》的地位与影响

    《诗经》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诗经》中大多数篇章都是抒情诗,只有少数《颂》诗是叙事诗。她确立了我国诗歌的抒情言志的传统,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正如西方的《荷马史诗》确立西方文学以叙事诗为主的方向。有人说,为什么我们没有像西方荷马史诗那样的长篇英雄史诗?我们仅有的史诗也是《颂诗》里的短章。这也许和我们的诗歌传统重视抒情言志有关。而关于英雄历史事迹我们则交给了史官去处理,我们是一个重视修史的民族,史书汗牛充栋。中国人心中的诗歌,就是用来抒情言志的。

    《诗经》——尤其是《风》、《雅》中的诗篇表现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乃至于风雅变成一个词语,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使用(比如风雅之事、附庸风雅等等),她意味着一种高品质的文化修养和高境界的人生追求。

    每当文学生活萎靡不振浮华造作的时候,人们便遥想《诗经》,倡导风雅精神。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李白感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可谓代代相传,不乏其人。

    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为后世确立榜样,那么比兴则在创作手法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比兴其实是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的表现。后世诗歌,多有继承。比如《楚辞》的香草美人的寄托,还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魏晋文人诗等等。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最早的艺术形式,四言诗的高古使后人仰慕,曹操嵇康陶潜等人的四言诗就是向诗经的致敬。而一些特殊的文体比如箴铭诵赞,也往往采用四言诗这种高古的诗歌形式。

    i�ՙ��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晁老师讲中国文学史之《诗经》(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a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