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近两年的红旗渠之旅,终于成行了。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一行40名党员在党委书记李斌的带领下于2018年11月9日(周五)下午1:00离开学校,乘车前往武汉火车站,搭乘下午2:30的高铁列车,于5:30抵达河南省安阳市,在安阳市政府接待大楼用过晚餐后,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林州市干部管理学院,下榻于林州市汇丰酒店,开始了为期两天现场学习和培训,领悟红旗渠精神,体验半个世纪前中国农民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观看当年愚公精神的卓著成就和胜利果实,这次活动实属一次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教育。
培训班集体合影周六上午8:00离开酒店,前往红旗渠纪念馆,这里是总干渠与干渠的交汇点,渠水分三条道路向林县延伸。纪念馆展示了整个红旗渠的建造过程,也介绍了修渠大军中的关键人物。下午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听干部学院杜光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晚上观看由安阳话剧团表演的、已经录制好的话剧“红旗渠”。周日上午8:00离开酒店,乘车前往青年洞景区,在50分钟开车路上,观看当年的纪录片“红旗渠”。抵达风景区后,需攀爬300级台阶,登上太行山山腰,行走3公里渠道,抵达青年洞。据说这里是最为艰硬的石洞,长达600多米,300名年轻人耗时一年将它凿穿。江*泽*民、李*先*念、郭*沫*若在这里留有题字,最为醒目的是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以水为主题的题词。午餐后,离开林县前往安阳,顺便参观了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下午4:30乘高铁列车,7:30抵达武汉,结束了整个培训学习过程。
县委书记杨贵题词1、修建红旗渠背景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林县是安阳地区下属的一个县,位于安阳的北部,西靠山西、北邻河北,归于太行山东麓。境内地质复杂,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土薄石厚,虽然山峰不高,但大小连绵环接,全县1700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深山峡谷、垴尖沟边。
林县境内有浊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5大河流,又地处太行山区,依山傍水,应该是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其实有两大原因导致林县缺水,1)老天爷还是公平的,林县的年降雨量在600mm以上,并不算少,(中国南方雨量充沛,北方雨量小。广州1800mm,武汉1200mm,哈尔滨600mm,乌鲁木齐300mm)。但林县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全年其它时间基本无雨。各条河流多数时间干涸断流,到了汛期水势猛涨,山洪爆发,上游山坡由肥变瘦,下游河床淤塞抬高,洪水横溢,水土流失,人民多灾多难。2)由于地壳的板块运动,太行山在这里断层,裂隙纵横交错,地表水入渗过深,从地面往下200米之内基本上打不出水来。
旧中国,林县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靠天收的瘠薄耕地,遇到旱灾,不是播不上种子,就是田苗干旱枯死,造成颗粒无收或严重减产。小麦亩产30公斤,玉米、红苕等秋粮作物亩产也只有50公斤。人民十分苦寒,终年过着“早上糠,中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的贫困生活。由于缺水,这里灾害年年有,十年九不收。大旱之年,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人吃人之事屡见不鲜。就是平时,老百姓的洗脸水都很精贵,一辈子只洗三次,人死之时能够洗上一次脸,那是最高待遇,更有为一担水而上吊自杀的事件发生。
解放后,曾调任多位县委书记来林县,都是因为此地太穷的原因早早离开了。杨贵来林县之前在安阳工作,并非林县人,1954年到林县任第一书记时不过27岁。到任后的杨贵,大兴调研之风,带领县委成员跑遍全县大山深谷,翻阅县志,考查历史,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从根本上改变林县贫穷面貌的路子。1955年修建了全长17.7公里的天桥渠,1956年修建了全长61.8公里的淇河渠,1958年修建了全长57.5公里的英雄渠,同年还建成了全长26.5公里抗日渠。除此之外,杨贵还带领全县人民修建了要子街、弓上、南谷洞三座蓄水量达上千万立方的水库。本想修建了这些水利工程,应该基本上解决了林县的用水问题。时间来到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所有河流都断流干涸了,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山村农民又得远道取水。这时的县委和杨贵幡然醒悟,要解决用水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他们把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
2、红旗渠工匠精神
县委派出三路人马出去寻找水源,两路无功而返,最后一路汇报了水资源丰富的浊漳河,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引水,绕行太行山,将漳河之水引入林县,可以解决全县的用水问题。尽管消息振奋人心,但引漳工程浩大,能否成功无人知晓。正所谓无知无畏,一帮粗人复杂问题简单化,经合计,从引水源头到分水岭仅7万米。林县上它10万人,7万人修渠,3万人做后勤,摊下来每人只有1米渠段。1960年2月初动工,大干80天,5月1日就能通水了。
1)知错能改,避免瞎干
水渠的沿线摆上7万人的长蛇阵,领导指挥不过来、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交通拥堵,民工们漫山放炮。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施工质量、人身安全没有保证,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在山西境内的20公里渠段上,白天黑夜炮声不断,碎石满天飞,毁了树,砸了瓦,牲口吓的到处跑,民房震的四处裂。 一个月后,工程指挥部在盘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改变了原来乱挖乱炸的混乱局面,后人评价“盘阳会议”相当于红军的“遵义会议”,让工程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2)分段建设,以水促渠
林县修建红旗渠时没有机会利用飞机,本县的地形地势只能通过原有的地图识别。要让渠水惠及全县55万亩土地,需将分水岭设在林虑山的坟头岭,这里距渠首70公里,而落差只有10米。考虑到渠道要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都需要加大纵坡,就要消耗水头。如果红旗渠到达分水岭的高差超过10米,漳河水就不可能流到林县,红旗渠就会彻底失败。因此,设计时,将沿山明渠的纵坡设计为1/8000。一般的公路、桥梁,其横坡都要求大于1/100,桥梁的纵坡更大。1/8000的纵坡设计,就算渠修好了,水能否流过来都未可知。当年修建总干渠时,建一段,通一段水,名曰惠及一方百姓,实则检测渠道通水是否成功,由一个个小的成功汇聚成整体成功。用邓*小*平的话说,这叫"摸着石头过河",通水之前人人心里都打鼓。
3)隧洞出碴,合理应用
红旗渠三干渠曙光洞全长4000米,为了缩短工期,便利施工,从上往下挖竖井,最深竖井达61.7米。石渣多达3万立方米,如不及时处理,将要压占耕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指挥部提出了“出渣不见渣”的施工方案,将石渣全部填入山洼里的月牙地,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处理了凿洞运出来的石渣。
4)就地取材,堆石烧灰
当年的水泥货源紧缺、价格昂贵,工程部决定采用石灰替代水泥。为了解决产量和搬运问题,修渠民工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它不需要建造固定的石灰窑,可依据本工段的需求量,任意确定规模,就地取材,就地烧制,随用随烧,一次可烧制几百吨、上千吨,缩短了运输距离,保证了工程需要。红旗渠建设共用石灰14.5万吨,运用明窑堆石法,保证了工程进度,又节约了资金。
在修渠过程中,有两项施工奇迹。
1)凤凰双展翅
装炸药需要炮眼,要在石头上凿出一个深洞,此项工作叫打钎。打钎分打锤和扶钎,打锤可男可女,扶钎没有那么辛苦,一般由妇女承担。但当时条件艰苦,扶钎人没有手套,一锤打下来,手震的发麻,甚至虎口开裂。若是打锤人没有经验,大锤可能砸到手,更有甚者,有大锤砸到头的情况,要了你的命。在开凿凤凰岭时,林县姑娘一人手握两根钢钎,供4打锤,此工作被誉为“凤凰双展翅”。
凤凰双展翅2)凌空除险
放炮之后,有的石头崩走了,有的石头崩松了,松石几天后落下,会砸死砸伤施工人员。所以,放炮之后,需要有人将松动的石头除掉。除险人员腰系麻绳,回荡在悬崖峭壁上下,用铁耙将松石掏出。由于作业时间长,麻绳在腰身勒出一道道血印。一个叫任羊成的民工,4次断绳,一次滚石砸中头部,命大没有死,成为红旗渠英雄。
凌空除险3、个人感悟
上面所描述的内容,只要到过红旗渠,或者在网上查阅,都能知晓。需深入挖掘,揭示红旗渠背后鲜为人知的东西。
1)世界奇迹
导游和学院教师均称红旗渠是世界第8大奇迹,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希望“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兴建三峡工程,终因资金不足而放弃。2000年中国人民完成了毛*主*席的遗愿,建成了长江三峡大坝。但是三峡大坝不是奇迹,或者说不是世界奇迹,因为修建三峡时,国家已经有了充分的物资基础和技术能力,三峡的成功实属必然。而红旗渠的修建是在荒唐的时期,做了一件荒唐的事情,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红旗渠做成了,这才能叫奇迹,中国建国后的第2大奇迹,世界第8大奇迹。
荒唐的时期:红旗渠始建于1960年2月,那个年代中国疯狂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高歌猛进;15年超英,20年赶美,不知道天高地厚;大办钢铁、亩产万斤,全国人民浮夸乱来。毛*主*席号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是没有进入人间仙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红旗渠就是在如此年代动工的。
荒唐的事情:按照林县人的说法,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但是,做这样一个工程需要什么,他们并不清楚。资金:林县当时有300万储备金,需要花多少钱,他们不知道;设备:机械化设备一样没有,水泥、钢铁、炸药也没有,上哪去买都不知道,农民仅有一双手;技术:县水利局有20来位技术人员,没有一个科班出身。外乡来了一位科班出身的技术员,只是水利专业专科毕业,年轻没有经验,开工不到2个月还死掉了。在政府决策时,可以说是无知无畏,希望靠人海战术攻坚克难。水渠能否修成,河水能否引来,无人知晓。有人说,水渠若是引不来水,杨贵准备自杀谢罪。
前面说到了两大荒唐,但是有一点不荒唐,那就是“人不荒唐”,当时的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能力,敢做敢当的带头人。有人称杨贵为红旗渠之父、也有人说杨贵是红旗渠总设计师。因为他的率先垂范,林县人民永远尊敬他、怀念他。杨贵是农民出生,小时候读过5-6年私塾,14岁加入抗日队伍,15岁参加共产党,解放前做过共产党的区委书记。调任林县第一书记之前,任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红旗渠修建之前,他就在林县大兴水利,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周*恩*来的重视,在国人眼里,他绝不仅仅是一位县委书记。
2)数据解读
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的培训老师杜光华在报告中谈到几个数据,1960年红旗渠开工时,县里有储备粮3000万斤,听说信阳地区饿死100万人,慷慨解囊,拿出了1000万斤粮食支援信阳。修建红旗渠国家投资1000万元,本县自筹5800万元,总投入约70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800亿元人民币。
首先,国家投入1000万元不容置疑,1000万元可以买到一亿斤稻谷,可以供10万修渠大军吃上三年饱饭。一个县委书记,能够从国家拿到如此之多的钱,可见杨贵不简单。其次,关于3000万斤储备粮,可以做如下计算,当年林县以种小麦为主,平均亩产100斤,全县具有耕地100万亩,一年的产量就是1亿斤,加上秋粮略作补充,不过1.5亿斤。国家的农业税收为15%,这样,国家一年从林县能够收到的公粮为2250万斤,若考虑处于自然灾害时期,这里的人民盼水时常说:“大旱之年,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在此仅打个对折,一年只能收到公粮1000万斤公粮。显然,林县所拥有的3000万斤储备粮属于国库粮食,也并非一个林县上交的。然而杨贵本事很大,以修建红旗渠为由,向中央政府要下了这些粮食。至于支援信阳地区1000万斤,可能是国家政策性调拨,并非杨贵大方。最后,当年的70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800亿元,那就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南京长江大桥与红旗渠同时开工,也同时竣工,建桥资金2.8亿元,若按此计算,相当于今天的3000亿元,而现在的1000亿元可以修建港珠澳跨海大桥。长江三峡大坝耗资1000亿元,若按此计算,当年只需1亿元即可,这样的话,毛*泽*东当年一定会修建三峡大坝。那么,当年7000万元到今天到底值多少钱?可以按粮食价格做对比,当年100斤谷子的价格是10元,现在100斤谷子的价格是120元,按12倍计算,当年7000万元值现在的8.4亿元。有人会说,这些年农作物的涨幅不大,按粮食比价不合理。现在按两座桥梁做比价-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两座桥都是公铁两用桥,且斜拉桥比梁桥耗资更大。武汉长江大桥主桥长1000米,耗资1亿元,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主桥长4600米,耗资100亿元。两桥比较,单位长度翻了22倍,就是说当年7000万元值现在的15亿元,再大胆放宽一些,最多相当于现在的50亿元,怎么也算不到800亿元。
3)两大奇人
要说红旗渠是世界奇迹,杨贵就是这奇迹中的第一大奇人。历史上,称的上伟大工程的有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而建造此两项工程的秦始皇、隋炀帝是中国历史最大的暴君。由于杨贵在林县修渠道、建水库的业绩,其身份非常特殊,可以与中央领带直接对话,可以大胆设想,杨贵在林县是大权独揽、政由己出,尽管是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但他心里装着人民,一心为着人民,有魄力,有能力,敢做敢当。虽然不使用暴君酷吏的方法对待子民,但有一套激励人民与他一块共同奋斗的手段和办法。在完全没有把握的情况,敢于拍板,强行上马红旗渠工程,并驱使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同上阵, 撸起袖子加油干。杨贵在林县的地位,就相当于当年毛*泽*东在中国的地位,也相当于朱九思当年在华中工学院的地位。
红旗渠第二大奇人要数吴祖太,他是修渠牺牲榜中排第一位的英雄,也有称他为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毕业于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中专文凭,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由于林县一直在兴修水利,考虑到自己专业对口,吴祖太于1958年调到林县水利局工作。那时林县正在建设南谷洞水库,他具体负责技术工作。在修渠之前,吴祖太已经开始了红旗渠的测量和设计,工程开始后,他担任工程股副股长,既要根据实地勘测情况,绘制工程设计图纸,又要考虑施工安全措施,还要负责指导其它水利工作者,以师带徒。《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就是吴祖太拿出来的,可惜开工才两个月,在查看隧洞洞顶裂缝险情时,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了他27岁的年轻生命。一个中专毕业生,年轻且工作经验不足,敢于又善于承担如此宏大的工程设计,就是时事造英雄,时事造奇人。
4)对待知识的态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古人就认为修路修桥不需要知识,有人就行。林县缺水,古代官员也曾在此留名,元代巡抚李汉卿在此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人们头脑里存有固定观念,只要官员重视、筹措银两,修渠就没有问题了。毛*主*席也说:“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所以,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修渠是不需要什么知识的,杨贵也不例外。
林县缺水,兴修水利是头等大事,而水利专家对林县来说就举足轻重了。杨贵并没有向国家索要水利人才,尽管吴祖太仅是中专文凭,林县也就这么一颗独苗,还是人家自愿来的。吴祖太与杨贵是同龄人,但杨贵并没有大胆启用,重点培养。吴祖太只是一个最底层百姓,红旗渠工程上马后,给了他一个工程部副股长,世界上还有比这个等级更低的官员吗。吴祖太和杨贵同是异乡人,吴祖太比杨贵小5岁,晚4年来林县,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如若杨贵重视人才,提拔吴祖太为水利局副局长。就算杨贵不出去要人,吴祖太的同学、同行也会有人主动申请,投身红旗渠建设,士为知己者死。如此一项国家级、世界级奇迹工程,全国上下竟没有一位水利专家主动申请加盟,林县应该负有责任。
其实,林县不重视知识还在其他事例上得以体现。在工地上,水平仪和经纬仪是稀缺设备,指挥部舍不得拿出钱买上10台8台,民工只能将自家的脸盆和小板凳拿来做水平仪,能否测准只有天知道。水泥和石灰都具有粘结剂的作用,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石灰用于室内粉墙也还可以,用于室外就没有耐久性了,可是红旗渠上大量地使用石灰。按照现在的说法,用石灰代替水泥叫做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当年林县提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采用石灰如何保证,都是因为不重视知识、不懂技术造成的。最为关键的是杨贵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他当时的身份、影响力和红旗渠背景,向国家索要20-30个水利专业人才没有任何困难,可他一个都没有要。吴祖太死了,死了就死了,多他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不少。杨贵认为钱粮才是顶顶重要的,毛*主*席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杨贵绝对听毛*主*席的话。不会造水泥时,找了一位水泥厂退休老头来帮忙,少花钱呀。今天的中国修路,仍是采用林县当年最初的施工方式-长蛇阵,一公里一个标段,发标给不同的工程单位,大家一起上阵,按图施工,抢时间、上速度。若是当年林县有20-30个懂专业的技术人员,也不至于让农民满山放炮,胡挖乱炸,也不会有什么“遵义会议”改变最高领导层的作战方针。所以,不能谈红旗渠的科学价值,只能弘扬红旗渠的工匠精神。
5)红旗渠的号召力
杨贵是红旗渠的总指挥,林县人民是修渠英雄,杨贵一挥手,十万大军齐上阵。不是说中国农民小农经济思想吗?不是说中国农民一盘散沙吗?不是说中国农民狭隘、保守、闭锁、愚昧吗?为什么林县人民上至老、下至小,就算是谎报年龄也要投身修渠大军。1)修建红旗渠得民心、顺民意;2)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3)毛*泽*东思想为精神食粮。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不必细说。从表面往里挖掘,可以找出深层次原因。1960年,人民公社已经形成,农民不再为自己种地,而在为生产队、为人民公社、为社会主义种地。农民干什么活不重要,重要的是挣公分。公社化的典型特点就是可以集中力量搞生产、集中力量搞运动、集中力量搞建设。在外修渠和在家种田一样,都记公分,甚至还多记,农民当然愿意。团结渠显示,得不到红旗渠实惠的村民也上来了。
当年杨贵在完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敢于拍胸脯上红旗渠工程。可以猜想,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非常的时期,他也可能向上级说大话、放卫星,何况他与毛*主*席握过手,面对面交谈过,还得到过周*恩*来颁发的奖励,就算是违心,他也得跟上形势。信阳属于富庶地区,因为说大话、放卫星而大批饿死人,林县属于贫困地区,饿死人就不是什么奇怪之事。杨贵手中有粮,可以让修渠人吃大锅饭,还预备每人每天发放一元钱的劳务津贴,多么优厚的待遇。在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林县的农民不出来,很有可能饿死在家中,修渠有如此待遇,自然发誓:“活要干好,饭要吃饱”,修渠大军自然是群情振奋,士气高昂。可以肯定地说,修渠死去的81位英雄,没有一位是饿死的。但是,近4000万元劳务津贴属于打白条,不可能拿到,没有地方能够落实这笔钱。
6)大寨与红旗渠
当年国家树立两大标杆:“大庆”和“大寨”,为什么没有立红旗渠,此次学习之后,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1)任何一个标杆,都有与之相伴的典型人物做支撑,而典型人物必须底层,换句话说,岗位越低越好。榜样是供人学习和效仿的,只有底层人物的事迹,才能让人感觉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比如雷锋,只是一个汽车班班长,和普通战士没有两样,可以立为全国人民的榜样。比如王进喜,只是一个钻井队队长,和普通工人没有两样。任何一个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能够像他一样。陈永贵是大队支部书记,比杨贵这个县委书记低三级,自然有优越性。(2)在那个年月,家境越穷越革命,文化越低越忠诚,形象越土越可靠。杨贵家里有吃有喝,还请得起先生念私塾。成人后,他人高马大,威武标致。不仅如此,他还会写诗,其书法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有的一比。再看看永贵家,当年说一户人家穷,穷的卖儿卖女,永贵家穷的把他妈都卖了。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就算当了国家副总理,都是一副农民像。(3)永贵在大寨,一战狼窝掌,二战狼窝掌,三战狼窝掌,劈山填沟修梯田,重新安排旧山河,他的业绩真叫:“偷天转地英名大,移星换斗鬼神愁”。1964年,大寨已经被立为全国农业的标杆了。杨贵到林县后,建水库、修渠道,改变了林县的用水环境。1959年一场大旱,水库干枯,渠道断流,将杨贵的全部成绩化为乌有。1960年开始修红旗渠,本打算80天引来漳河水,不曾想到这一工程用了10年,到1969年才完工。此时的杨贵回头一看,“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已经飘了5年,茅坑都让人给占了,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也是白搭。
4、红旗渠的意义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世界8大奇观的红旗渠。它包括总干渠一条,70公里,干渠3条,分干渠10条,支渠51条,斗渠290条,合计 长度1500公里,加上农渠总长度达4000公里。沿渠共建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溉枢纽。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5万人的吃水、55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粮食亩产由过去的55公斤增加到470公斤,当地人民称红旗渠为生命渠、幸福渠。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若干年后,杨贵总结红旗渠精神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