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始佛教探寻
废舍小小戒,富兰那尊者提出的不同认知是什么?

废舍小小戒,富兰那尊者提出的不同认知是什么?

作者: 23乐禅修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23:37 被阅读0次

导读:在佛灭三个月后的首次结集上,对于僧团应持守的戒律,大迦叶尊者提出“已制不废,未制不增”的态度,结集散会之后富兰那尊者对此观念,提出了不同认知的回应。

以下文字参考各部派所传承的经典,整理了富兰那尊者所提出的不同认知,可以看到,虽始有异议,最终接受此项共识。

结集后,富兰那尊者提出的不同认知是甚麽?后续怎麽处理?

虽《南传律》未标明何事缘,但参考其他文献,还是可以窥见当时富兰那尊者在结集散会后,对大迦叶尊者『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的观念,提出『亲从佛闻…』可成为小小戒而废捨的项目(注7)。

大迦叶尊者解释原委:当初是因为闹飢荒,而在非常时期的比丘们是难以乞食,所以世尊对已制出的戒就先暂置;但饥荒的非常时期过后,世尊又回复了那些(富兰那尊者所提出的)戒条。

最后是否接受这『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的说法?

若按《五分律》所载,一开始会以为富兰那尊者是不接受的,因为提到:『我忍余事于此七条不能行之』。

但若看到末段结尾的记载:『集比尼法时。长老阿若憍陈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为第二上座‥‥』。那表示最终还是接受且同共识的。

注7:《四分律》八事:『内宿、内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从彼持食来、若杂果、若池水所出可食者。』

《五分律》七事:『内宿、内熟、自熟、自持食从人受、自取果食、就池水受、 无淨人淨果除核食之。』

《毘尼母》八事:『从界裡宿食乃至池边种种草根等。如此八法亲从佛边闻。如 来听畜。』

参考《略谈南传《巴利三藏》由来之首次结集》

审法尊者 著

相关文章

  • 废舍小小戒,富兰那尊者提出的不同认知是什么?

    导读:在佛灭三个月后的首次结集上,对于僧团应持守的戒律,大迦叶尊者提出“已制不废,未制不增”的态度,结集散会之后富...

  • 在「首次结集」时的小小戒废捨了吗?

    导读:在佛灭三个月后的首次结集上,阿难尊者问到“小小戒”的留舍,大迦叶尊者在五百位阿罗汉的面前魄力提出:“僧伽未制...

  • 「佛教常识100问」第25问:佛陀十大弟子都是谁?

    佛陀十大弟子: 舍利弗尊者、摩诃目犍连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尊者、迦旃延尊者、阿那律尊者、优波离尊...

  • 杂阿含经 第99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婆耆舍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疾病困笃。尊者富邻尼为看...

  • 杂阿含经 第126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尊者阐陀。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林中。疾病困笃。 时。尊者舍利弗...

  • 与智者交

    与智者交 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 那律天眼波离戒,阿难多闻密行罗。 这首偈语是说,佛陀十大弟子各具不同...

  • 这位尊者被大力鬼打头之后,为何还能安然无恙呢?

    宗立法师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中。而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则在耆阇崛山中修行。 这一天,舍利弗尊者刚刚...

  • 随感

    大家都在说格局,格局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不一样。认知的不同造成眼界的不同,眼界造就了层次不同, 那...

  • 忧伤已终老四十四

    元和殿 大臣们寂寂无声,实在是被那道废后的旨意打的措手不及,失德,这是什么罪名,两年前都没能废后,现在又提出来,真...

  • 阿含经故事选第三篇 僧伽 91.面不改色的优波先那

    有一次,尊者优波先那与尊者舍利弗,来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郊外墓地附近,住在一个名叫蛇头岩的地方。 蛇头岩有山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废舍小小戒,富兰那尊者提出的不同认知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q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