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始佛教探寻
在「首次结集」时的小小戒废捨了吗?

在「首次结集」时的小小戒废捨了吗?

作者: 23乐禅修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23:36 被阅读0次

    导读:在佛灭三个月后的首次结集上,阿难尊者问到“小小戒”的留舍,大迦叶尊者在五百位阿罗汉的面前魄力提出:“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

    本文整理了大迦叶尊者不舍弃小小戒的两点理由,同时可就此观察到,佛陀时代的在家居士不只知道僧团的戒,甚至也是制戒因缘的一部分。

    在「首次结集」时的小小戒废捨了吗?

    在作答这个问题前,要先提出一个在汉传佛教出现的有趣现象:

    都说「僧事僧决」,但曾几何时,僧侣小小戒的留捨与否,已成居士参与的议题了。

    于诸律记载「五百结集」中,提及小小戒的共有六份文献,分别为《南传律》、《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十诵律》、《毗尼母》。

    而这些文献都明白指出: 小小戒未捨弃。

    至于不捨弃的理由,根据诸律整理出二大主因:

    1. 因为居士或外道也知道戒(注6),若是废除任何一条,会被讥嫌弃学或堕落,所以不捨。

    2. 因为诸阿罗汉众说纷纭,无法定夺称为小小戒的标准,所以不弃。

    (若是牵强加入《善见律》所提到:『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之语,或许就成不捨弃小小戒的第三主因。)

    尽管诸律中几处记载,阿难尊者曾在会中提出:亲从佛闻,佛灭后若僧团和合  共识,可捨微细小戒‥.等语。但其实这句话在第一次结集结束时,就已随「未制不制,已制不废」一语,成断尾不可翻的定案了。

    因为这小小戒可捨之决定权,是针对当时现前的僧侣而言,对于之后出家为僧尼者就不适用。而能适用后来出家的僧尼范畴,就是欲出家前先评估这些"定案戒律"是否愿学持守(这理路,就如阿难尊者以「如是我闻」一语之权威,只适用在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第二、三次的结集,也只是比照第一次结集而来)。

    注6:请留意这段语意:「佛世时的居士也知道戒」。

    其实不只是要知道戒,甚至也要懂戒;因为僧俗是共构成教团,若居士不懂僧尼戒,那麽应如何维护出家人的戒?!

    所以居士是可以、也应该要阅出家戒。

    参考《略谈南传《巴利三藏》由来之首次结集》

    审法尊者 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首次结集」时的小小戒废捨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q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