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是被外界的各种相带跑了,那么可能看到的是每天都有好多烦恼的事情,但是如果内心会去觉照它们,渐渐地内在就有了定力。
01 米桶里长米虫了
当一个人固执己见,总觉得对现状无能为力,只是消极地听之任之时,虽然看似省心了,但是长此以往,也会让这样的思维局限了自己。
当能真正沉下心来,做己所能及的事情时,会逐渐打开思路。做着做着,还会发现,人面对事物的态度是有选择的。
比如前两天,家里的大米快吃完了,孩子们一起去超市扛了一大袋大米回来。
把大米往米桶里倒这件事情一直是小儿子做的,他这次也挺主动的说让他来倒。
米桶拿出来的时候,里面还有少许大米,然而我们看到了米桶里有些米虫在爬,小儿子挺激动地说米桶里怎么长米虫了?然后嘟囔了几句,认为是我没有保管好。
当他说他要批评我的时候,我也没有跟他客气,挺严肃地跟他说:“大米长米虫了,又不是我让它长的,而且你有帮着看管吗?你自己都没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去说别人。”
小儿子听完后,就不说话了,默默地回自己房间去了。我就正常出门买菜了,在买菜的途中,想起了这件事情,觉得其实是有其他办法的。
就如伯特·海灵格说:“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执着于周围狭隘的事物,执着于我们所看到的范畴,而与整体疏离。”
问题的产生,恰恰给了我们反省和建立整体观的锻炼机会。
后来,我把米桶清洗干净晾干,喊小儿子过来倒大米。我协助他一起。倒完后,他刚想转身走,我跟他说有少量的大米散落在地上,我们一起捡起来,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在大米里放些花椒粒,这样可以防虫防潮。
他若有所得地说:“花椒可以防米虫啊?”,后来,在封盖的时候,他发现了还有一只大米虫,就认真地给它清理出去。
最后,我们将米桶移到了更高更干燥的地方。
通过这件事情体会到了,我们把对对方指责的怨能转化成了用行动改善现状的力量。
02 对情绪和念头的觉照
有句话说:“有烦恼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修行场。”,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出现是很常见的,而且还会遇到各种其他的事情。
人不一定在每件事一开始就能很妥当地去处理它,重要的是会觉察到自己的念头,适时做出改变,然后慢慢养成用更完整的视角看待事情的习惯。
有时候,在一些事件中,人会升起情绪,比如失望,伤心,愤怒,恐惧等。要是被外界的各种相带跑了,那么可能看到的是每天都有好多烦恼的事情,但是如果内心会去觉照它们,渐渐地内在就有了定力。
比如当恐惧升起的时候,觉察着这种感觉:心里慌慌的,手脚还有些冰凉,自然地去感受它,看着它升起来,包围着身心,但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如此,就算有喜怒哀乐的情绪经过,也能感觉到内在的那个自己,那个心神是定的。
倘若哪件事让自己的心神动了,乱了,说明在这个课题上还有磨炼的空间。
内求,是意识到问题不在外相上,看到为什么这些外相会让自己心变得烦躁和动乱了。如此,便不容易怨天尤人。
03 爱是坚强 不是软弱
生活中,哥哥与弟弟之间每天有各种互动,打打闹闹,有离有合,站在父母的角度,是希望他们和睦相处的,但是过于干涉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尽管有时候兄弟之间的争吵会影响到父母的心情,但是假如换一个视角去想,哥俩之间是在互为陪练,生气争吵,摩擦和矛盾也是其中的一种经历,能经得住彼此的磨炼,就都有成长,又何必执意去评判,去袒护或者斥责呢?
对待哥哥和弟弟,不论对谁过于在意,都会引起不满。有时不如把时间交给他们去磨合,自己也专注做需要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反而学会了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陪伴,互相照顾。
比如以前总给两个孩子剥虾,他们会争抢,感觉都剥不过来了,给了其中一个,另一个立刻就要。
现在不太在意这件事了,我正常在厨房里忙着,弟弟是个小馋猫,他饿了看着桌上的一盘虾,就自己开始动手剥,他自己剥了吃发现挺好吃的,就主动给哥哥剥,还给妈妈也剥,一盘虾,一大多半都是他剥的,哥哥也自己动手剥着吃,他们从未吃得如此开心,尽性。
由此感慨,大人要在意识上有真正的转变,给孩子空间,让他去体验,要不然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捆绑。
就如今早看到伯特·海灵格另一句话:“很多治疗师表现得很软弱,他们不让人们面对自己的生命,不让人们面对一切后果,因为他们认为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像人一样生活,如何面对一切后果。这样他们就通过同情陷进去了。爱是坚强,不是软弱。
从亲子的角度来看,我想这段话也适合于父母与孩子,当然或许也适用其他的关系。回想起童年里,真正让自己内心有力量的,是坚强的爱,是对一个人在环境中可以自寻出路的信任。
对于真正帮过你激励过你的人,最好的报答就是如她所希望的,好好打理好生活,好好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23915/7a5623cceb4b537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