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是写给我们一线老师的,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每天披星戴月的工作,每天绞尽脑汁的与学生拆招解招,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我们头脑中记住了无数的个案经历,但是我们却发现,每一次面对一个新的学生,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又需要重新的思考,重新的上路,似乎我们所有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是那么难的与现在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关联。如果我们真进入了这样的一种困境,之前所有在工作中注入的心血,所获得的那些经验,又有何意义呢?当然与此相反,还有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太过于相信经验,而将所有接触的新问题,简单的纳入到过去的经验之中去解决,而淡化了新问题中所具备的一些新的特征。结合最近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学习到的东西,在这里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验知识理论方面的思考。
人生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一本不一样的书,特别是孩子们,他们是那么容易的打开他们的心扉,让我们阅读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七情六欲,所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故事。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感谢孩子们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之所以是教育领域的专业者,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着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我们能够将头脑中的理论知识,以某种方式非常好的和工作中的实战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将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路上越走越顺畅。
那怎么将两者进行结合呢?
这里给大家带来三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将自己的个案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不是那种零散的教育随笔方式记录个案积累,而是寻找在这些接触的教学教育故事中,我们要看到的那些发生在教育中具有相同本质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又与我们头脑中的教育理论是如何的进行了匹配?这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对个人知识的优化重组,我们将在自己的经验中获得超越零碎散乱片段的,整体性、系统性、框架性的理论。
第二个办法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最近我绘制了不少结构图,还与华老师进行了分享,其中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有哪些?从教材知识到考试成绩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涉及哪些能力的模型?还有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有哪些都绘制成一个模型。当然还包括教师成长所要汲取的知识类型有哪些,我也做成一个结构模型。当我们以数学结构图的方式来为自己内在知识建模的时候,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这样的一种方法,整理了头脑累的已有经验,也方便于当我们在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时,快速的调取知识,创造性的去解决所面对的事件。
最后是我最近一个月所做的一个自我修炼过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促进自己提升,优化整合自己的知识。关于问题的意义,我写了几篇文字,大概梳理起来,我以为问题首先是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将之前未知的事件拉入到意识之中,被我们所关注。通过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突破之前的表层解释,逐步的深入接触到本质,所谓意识到的深层原因,当然额如果说以问题为核心来组织知识的话。那么问题,就像是一块磁石,它吸引了我们头脑中过去碎片化的信息。最后我以问题为中心举一个例子,特别倾向的是来解释问题,可以帮我们不断深入思考,这样一个方面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学生迟到了,从表面上看他就是没有按照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纪准时的进入到教室,坐在座位上。面对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就可以开始发问了,比如他为什么没能做到守时呢?然后学生会有一个回答,不管学生以什么层次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呢?我可以假设学生说手机今天早上响过了,还是没有起来,为什么呢?哦,原来昨天晚上他睡得很晚。哦,因为他昨天晚上看手机,玩的很晚,他一直是这样的状态吗?他为什么深陷于手机之中呢?因为他在手机中获得了某些信息,或者说是在某些APP中沉迷的时间过长。他为什么会沉溺在这些APP的软件中呢?我随着我们这样不断的发问,我们就会慢慢的触及到学生内在深层次的问题,他最终外在表现的最根本的那个原因,也许我们不能一时半会儿的去改变这个原因,但是发现了就有了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