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谈了活动,只说出一面真理。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事物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感受不同。比如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感受不到的东西他能感受到。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懂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一般人的生活平淡枯燥,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领略到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所以习静并不一定要逃空谷,也不一定学fo 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一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所以说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中国诗人到这种静趣境界的也很多。
静的修养不仅可以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尤其现代生活忙碌而浮躁,于身于心,更需要静下来去感受生活。
——《人间至美》阅读笔记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