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这是我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我催促我学习时,在扔掉我的玩具时,在把我关在家里时,在翻看我的日记时,在拿着长柄雨伞打我时。
如果这都是为我好,那么我要好成什么样子。
我生活在一个无论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家庭里。做什么都被念。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我只知道什么是错的。于是,我活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的玻璃人,离开了父母,也容不得再被其他人那般对待。
2.
昨天下午小朋友幼儿园开运动会,坐在小板凳上咬水杯的绳子,被我念了。
去市场买东西,拎着手抓饼玩塑料袋,被我念了。
回家练钢琴,一个音总也唱不准,被我念了。
吃饭时抓的满手都是,边吃边玩,被我念了。
一起看《小猪佩奇》学英语,念的声音小了,被我念了。
晚上洗澡在地上打着滚脱衣服,被我念了。
一个瞬间,我意识到了,从我见到他,我就一直在念他。变成一个絮絮叨叨烦人的老妈。变成了我妈的样子。
3.
终其一生想要摆脱的阴影,最后发现自己已然变成了那个黑影。
逃脱不了的“家族遗传”魔咒吗?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还算一个做孩子朋友的家长,到头来才发现,我也是无数焦虑父母中的一员。
一直在担心,他吃饭不好以后长不高怎么办,吃的营养不够总生病怎么办,没培养一个爱好以后长大后变得无趣了怎么办,上学前没提前学好语数英上学后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了怎么办,现在还有咬指甲吃手边小东西的习惯长大了还咬指甲怎么办。
关于咬指甲的这个事情,拎出来说一下,因为认识爸爸的时候他也一直咬指甲,觉得是不是有遗传问题。直到有一次跟一个儿科专家朋友聊天,她说,咬指甲是因为内心的焦虑,多半家里有强势的家长。顿时我的心就沉了下去,在内心里泪流满面。
4.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对小朋友的教育,是出于“爱”,然而,事实是因为我“害怕”。
我害怕小朋友将来不够好,不够有教养,不够有学识,不够有趣。
我以爱的名义为小朋友规划了一个我认为完美的蓝图,然后披上尊重的外衣,以小朋友无法识别的把戏,引导着他朝着我规划的未来走去。在他想在沿途停留一下跨出界去看看别的风景时,则被我无情的一把拉回。
我是为了他好吗,是的。但是因为爱吗,不是。是因为我自己的害怕。
5.
这两天吃饭时选了个下饭剧叫《天空之城》,看了两集,讲韩国最顶端的人才的居住地中为了考上韩国一流的大学,家长们之间的比较与竞争。
一个如父母所愿考上了韩国顶尖医学大学的男孩,他的梦想就是逃离父母这座地狱。
一家新入驻的格格不入的家庭,其中母亲说,她从来不跟妈妈们来往,为何,因为妈妈们之间的比较竞争,会不由自如的就被卷入到焦虑当中。
而我自认为在对孩子比较方面,对于焦虑的抵抗力还是挺强的。但在看到谁家的孩子珠心算已经多么熟练了,谁家的孩子认字率已经能独立阅读了,谁家的孩子英文词汇量两千多了,谁家孩子花样滑冰已经考了什么级了,小提琴小学就考过了十级。我焦虑了吗,是的。
6.
最常见的少儿培训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跑?什么起跑线?
姑且不说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赛。顺着他们讲的话,人生是一场长跑。我想那个提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人一定没跑过马拉松,亦或者他所说的起跑线是F1方程式的起跑线。
从出生便进入“比赛”的人,不焦虑才怪。一生都在论输赢,快乐吗?
我只活了一次,还没活完。我也不知道怎样活才是对的。那么我又拿什么去匡正小朋友的人生呢。
7.
人类,以爱之名做了太多的恶事。
我只希望这出悲剧不要在我的小朋友身上重演。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也有愚公移山。
移走害怕,让爱重回主场。
爱是什么,是门玄学。那如何知道是爱,看他的眼睛,连他的眼睛都在笑的话,那就是爱了。
成功在中午前写完了字,下午可以去看电影喽~
尽管还做不到早起,或许我就不是一个早起者,或许我就是早起毁一天的人,但无论如何,在起床过早完毕,能够坚持先写字就是一个小阶段性的进步。
开始这几天还属于拎出来什么都能写一写的状态,可能等这波灵感过去了会进入一段煎熬期。所以打算开始学习着写影评。也算是前阵子报考电影导演失败的补偿行为吧。
不管怎样,坚持下去,这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