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曾经是一部禁片。
为什么禁?
总局的朋友表示:题材敏感。
这部电影在2013年就已经完成了制作,却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一直没有能够上映。
因为早已制作完成,也有资源流出,所以豆瓣评分已经解禁,高达8.4分,从评分来看妥妥的2018年年度第二,仅次于《我不是药神》。
它凭什么?
首先它的导演曹保平,就是那个导演了《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的曹保平。
《李米的猜想》帮助周迅拿下了8个最佳女主角。
而《烈日灼心》更是帮助邓超拿下了华语电影含金量最高的三个最佳男主角: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百花奖最佳男主角,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一部电影,三次封帝。
这就是曹保平的功力。
对于《狗十三》,曹保平说“没人注意到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所以从导演的角度上看,这应该是一部有关成长的电影。
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13岁女孩李玩和两只狗的故事。
但实际上,说的是李玩在强势的父权下,一点点磨平脾气和棱角,学会了忍耐,妥协,和沉默的故事。
李玩的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李玩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她跟很多女孩一样,原本是一个任性,叛逆,无畏的女孩。
在爷爷把自己的爱犬弄丢了以后,不顾爷爷奶奶的反对,深夜一个人跑出来找狗。
爷爷出来找他回家,她一把把爷爷推开。
导致爷爷摔伤了腿,依旧不忘找狗。
多少年没出过门的奶奶,为了出门找孙女,一个人迷失在城市的黑夜中。
在奶奶为了找她而走失的时间里,李玩却在酒吧喝酒。
终于,父亲忍无可忍,把李玩当着爷爷奶奶的面毒打一顿。
打完之后,过了一会儿,父亲拉着李玩坐在他的腿上,似乎逼迫式地让李玩原谅他,原谅他作为一个父亲的难为,并教导她说,要懂事。
这算什么?
一个父亲对女儿的道德绑架?
在80后90后父母的教育理论里,一直都在犯这样的错误。
他们只会简单地去判断,孩子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比如顶撞爷爷奶奶就是错的,听爷爷奶奶的话就是对的。
但是他们从来不会仔细思考,为什么孩子要顶撞爷爷奶奶,为什么不顾爷爷奶奶的反对,就是一个人要出去找狗。
他们不会理解,一只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的狗对孩子,尤其是对这样一个从小父母离异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去想。
就像奶奶在狗刚到家的时候说的那句:“住人的地方,怎么能养畜生呢?”
所以在李玩爷爷奶奶,父亲的眼里,狗,就是个畜生而已。
是没有任何成为顶撞爷爷奶奶的理由的。
但对于李玩来说,狗,就是最好的朋友。
父母、爷爷奶奶与孩子最深的代沟就这样产生了。
他们用最简单的对错去规范孩子,如果孩子不听,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暴力,去驱使孩子听从自己。
电影的最后,有几个镜头特别触动我,也是我认为整部电影最具戏剧张力的镜头,也是宣告李玩彻底妥协的镜头。
李玩因为拿了全省物理竞赛一等奖,父亲大摆宴席,请了自己生意上的伙伴和家人一起吃饭。
结果父亲生意上的伙伴,为李玩点了一盘红烧狗肉。
李玩看着狗肉,眼神里都是绝望。
当这位父亲的生意伙伴热情地推荐李玩吃狗肉的时候。
这时候,她的姐姐,后妈,爷爷,还有他的爸爸,那些知道她视狗为命的亲人,那些她最亲的亲人,没有选择站出来替她说话,帮她拒绝。
全都一言不发地看着她,眼神里,甚至有些担心。
不是担心,那盘狗肉会让她想起伤心的过去,而是担心李玩驳了这位父亲生意伙伴的面子。
而李玩,在那一刻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夹起一块狗肉,艰难地咀嚼,艰难地下咽。
咽下狗肉的同时,也将自己少女的叛逆,对狗的执念一起咽下
除了叛逆少女的无奈成长。
这部电影还揭露了一些社会的旧规则。
在这部电影中,李玩的父亲带着李玩,参加了很多应酬饭局。
在应酬中,李玩的父亲对着自己的客户说,陪您吃饭就是最大的事。
而客户说,做生意,就是交朋友,交朋友,就是要喝酒。
所以李玩的父亲,为了讨好客户,竟然让自己13岁的女儿,向客户敬酒。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土豪亲戚。
三十岁,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厂子。逢年过年的时候,一起吃饭,总是劝我喝酒,全然不顾我对酒精过敏这件事情。
在他们的眼里,酒一定要喝,因为做生意靠的是人情,而人情都在酒里。
而我觉得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一个明白的生意人,都不会再说这样的话。
至少在我的工作中,能让客户选择自己,靠的都是优质的服务与产品,而不是你喝了多少酒。
喝酒卖人情,做生意,就是市场中的旧规则,虽然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能力已经成为第一竞争力了,但是依旧有人在遵循着旧规则在做事。
整个世界上在遵循着旧规则的人,还大有人在。
这些人,不是在朝前看,而是在朝后看。
在我的这位亲戚眼里,父亲这代人就是靠着酒和人情,把厂子一点点办大的,在他们眼里这就是社会运作的真理,我就是要遵守,你们也都要遵守。
他不会去管互联网到底把这个市场结构成什么样子了,更不会管那些新的经济形势下催生的那些自己理解不了的新规则。
李玩长大的无奈,多少也受到这些旧规则的约束。
旧规则是什么?
三纲五常就是旧规则。
在三纲五常里,父亲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他认为的对错,就应该是孩子的行为准则。
在电影的最后,李玩吃完那顿有狗肉的饭局之后,父亲开着车带李玩回家。
一开始父亲还强颜欢笑,唱着歌。
唱着唱着,父女两就陷入了沮丧和失落。
父亲开始大声哭泣,并且捂住李玩的眼睛,告诉李玩,爸爸不是个好爸爸。
所以,父亲是爱李玩的,他像所有普通的父母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这才是所有亲子关系中最悲哀的事情。
父母用自己都没弄明白的对错,去要求着自己的孩子,并用暴力强行让孩子走上自己预想的轨道。
偶然某一瞬间,却发现,自己或许一直都是错的。
而这一错,或许就伴随了孩子一生。
所以会突然难过,突然哭泣,更可悲的是,也只能哭泣。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柒七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