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主体上师生共同参与讲评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所以,试卷讲评课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讲评,形式需更加多样化。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比如,试卷讲评可以与师生讲评、小组学习相结合。教师重点讲解共性问题以及难点,侧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做题技巧和学习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分析错题原因,探讨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这样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增强师生、生生互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原则二:内容上 技巧与思维并行
教师在试卷讲评中,一定要重点突出,切记不要毫无重点、面面俱到。讲评试卷前,教师可以先分析试卷命题和学生答题情况,以便确定试卷讲评的内容和重点。
首先,教师应先进行试卷的命题分析,可以借助量化表格进行试卷考查知识点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对试卷各题的命题思路进行分析——例如,命题者是通过什么手段设置干扰项,以及试题是从哪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考查。这一步旨在帮助教师明晰试卷的重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同样可以借助量化表格了解学生整体的答题情况及以各项题目的得分情况,尤其是学生失分的情况,从而预判学生在解题思路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步旨在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失分点,进而明确讲评课的教学重难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结合考情和学情分析,精选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教师需要从出题角度和做题技巧两方面人手,帮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正确把握答题方向;指导学生厘清答题步骤,并注囊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同时,在内容层面上,教师不应只注重词法、句法等知识层面的讲解,还应引导学生基于主题语境和篇章结构展开思维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从篇章结构层面,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主题意义,关注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意义、内涵及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
原则三: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悉心指导学生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步成为乐学和善学的终身学习者。
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待试卷讲评课的心理和态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面谈、讨论等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决定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思考和学习,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比如,在讲解文本的篇章结构时,教师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自己绘制篇章结构,而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脚手架”.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填充练习。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在小组讨论中,答错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错题以及做题思路,答对的学生负责讲解正确的做题思路。这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能实现分层教学。
同时,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应该以赞扬、肯定学生为主,学会欣赏学生,切忌挖苦、讽刺学生,比如教师可以适度表扬学生的优秀做法,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表述清晰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其找出失分的原因,查漏补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