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一直是个被洗脑充分的享乐主义,有多少花多少,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后来学了经济学,明白在清楚全球低利率环境的情况下,将钱放入银行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看起来好像是存下了钱,其实通货膨胀在悄无声息的减少存款,除此之外,还有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当选择把钱放进银行时,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投资机会,一次失败的投资并不可怕,但不能像个无头苍蝇不断试错。明白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比盲目去努力更重要。
可是,钱不放在银行又可以放在哪里呢?曾几何时,大部分人趋之若鹜的一个热点就是房产,还有不少珠宝玉石奢侈品商家营造了很多保值增值噱头,让人们为之前赴后继。过往所受到的教育中,居然没有一门课,是关于如何正确的处置手里的钱财。如何防止别人拿走辛苦赚到的钱?如何更久的拥有这些钱?如何让钱帮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整本书想去寻找答案,受益匪浅,也想把它们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第一点,分清楚资产和负债
“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我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这是我找到的答案。
Capital和Debate,是经济学课本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实际上,放在生活中,80%的人都是分不清这两者的。大房子、豪车、珠宝、包等奢侈品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书中阐明,在真正的富人思维里,奢侈品是对投资和积累真正资产的奖励,而非本人增加工作量或者冒着风险才买下的。
这里衍生出一个题外话,就是关于主动与被动。当有需求推动力的时候,主动去做一件事就是高效的,但是其实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是在被动的活着,被动的上学,毕业找工作,碌碌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他们把一生最好的年华用来挣钱,却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工作,或者也不想明白。即使获得高薪,也不过是金钱的奴隶而已。
插个题外话,人的领悟和自主思考能力,决定了她能从一本有价值的书里获得多少有用的经验和三观。而做到知行合一,则是把知识内生化的过程。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而如果一个人不看书,那她的价值观只好由她接触的亲朋好友来决定了,也就是六人理论。我认为被动以及停滞不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回到这本书,第二个让我醍醐灌顶的理念就是:钱并不是真正的财富。人们所相信的,并为之效力的公司也并不会真正保障他们的生活
学习金融时,总会出现“bubble”这个词,对于这个词,我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直到看到书里那个关于用胡萝卜引诱驴拉车的故事,深入浅出的阐明钱是虚幻。就好像溺水的人拼命想抓住什么一样,恐惧和贪婪使人们拼命想抓住这个幻觉,还以为它是真实的。
第三,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在无知与觉醒之间的一场斗争
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无知才是使人做出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计划的罪魁。所以人需要不断学习,不然就会如同逆水行舟,这里的学习并不仅限于课本上的死知识或者一门具体的技术。
第四,抗争没有意义,发现并抓住机会才能掌握主动权
大多数人都想着改变别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并去浪费时间做无谓的抗争,但是其实改变和提升自己会来的容易且高效的多。
第五,跳出“老鼠赛道”,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成为金钱的雇主
在学经济学时,常会有约定俗成的假设,人是理性人,并且是风险中立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往往并不理性,而是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并且被恐惧和贪婪驱使着。更多人其实是风险厌恶的,但是低风险注定意味着低收益。
“买入真正的资产,并坚持买入,同时降低负债和不必要的支出。”关于这一部分还有很多详细的阐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作者强调应该去投资自己真正喜爱并了解的具有稀缺性的资产,而不是无脑照葫芦画瓢。我认为这是真正的财富密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一个小吐槽,这本书的作者对他的起名能力自鸣得意,认为是系统性学习广告推销的成果之一。可我个人真觉得这名字起的并不好,但总的来说真的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