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一些曾经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人在经过一番改造后,痛改前非,站到了人民的一边。后来,这些人年纪大了,写回忆录——或者是口述,或者是接受采访,对自己做过的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对自己做的孽,一概语焉不详,或者干脆否定。这叫选择性失忆。但这对于彻头彻尾地认清一个人的本质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看来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认识人,要找参照。在比照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外界,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看一个人,不能光听他说,还要看他做,还要看他跟哪些人来往。过去的人,为了判断一块地的肥力如何,就看上面长的草怎么样,同样道理,“欲知其人”,就“观其友”啊。

你是谁?我是谁?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每个人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有不同的人做参照,有周围的物做陪衬;或者说做别人的参照,做外物的陪衬。比如说人们经常认不清自己。自己是一个什么玩意儿?必须撞上一个别的人或事情,反弹回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因为人在不同的人面前,在不同的事面前表现是不一样的。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应该把这些综合起来看。现在人多是嘴上功夫了得,那是没有身临其境。比如说有人觉得自己很坚强,那是没有遇到灭顶之灾难。如果有一天,这灾难和不幸降临在自己头上,那就能检验出来自己到底坚强不坚强,也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