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聊斋》故事,记得其中有个记忆深刻的故事是这样讲的,说是有一个书生在夜半刻苦读书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个柔媚的声音叫他的名字,他透过昏黄的烛火看到院墙上趴着一个漂亮的女子。
他感到有点惊喜,又有点好奇,就向外走去,但是他一出去,那个女子就不见了。
书生有点惆怅,不知道那个美丽的姑娘是哪家的女子。
但是第二天晚上相同的时间,那个女子又来了,又用柔媚入骨的声音叫他,书生听见了,又忍不住走了出去,但是他一出去,那个女子就又一次不见了。
到了第三天,书生也无心读书了,他正盼着天黑,希望那个女子还能前来,而他打算这次一定要抓住那个调皮的女子。
但是他还没等来那位女子,却先来了一位道士,那位道士一见书生,就说他面有妖气,并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遭遇。
刚开始书生还不承认,一口咬定自己一切正常。
但是道士告诉他,如果他不说实话,那么自己也爱莫能助,并且告诉他,有一种美女蛇,专在晚上出来迷惑人,如果连着三天叫人的名字,那个人都答应了,就会死于非命。
本来还对道士的话半信半疑的书生,听到道士说得这么具体,联想到这两天自己的奇遇,不由害怕起来,就对着道士说了实话。
道士听了,就给他送了一个盒子,并且嘱咐他不要打开盒子,晚上睡觉放在枕边就可以。
书生听了道士的话,不敢大意,晚上也不敢秉烛夜读,把盒子放在枕边,早早就躺下了。
但是躺下也不敢睡,屏息凝神听屋里的动静。
结果半夜伴随着一阵腥风,只听见窗格一声巨响,有什么庞然大物破窗而入,紧接着就听见枕边的那个盒子也被猛然间弹开了,有一物从里面飞出,和庞然大物搏斗在一起。
书生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只听到屋子里翻来倒去的撞击声响了好久,才安静了下来。
过了良久,书生才招呼家人掌灯来看,才发现屋子里死了一条如水桶般粗的大蛇。
书生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就用重礼酬谢了道士。
其实《聊斋》里写了很多类似的故事,就是鬼、妖、狐等物幻化成美丽的女子,来考验那些涉世未深的读书人。
我读《聊斋》时,年龄还比较小,不明白一个人怎么就会被美色迷的神魂颠倒?
那时我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那些书生们好没出息,怎么能一见美女就头昏脑胀,两腿发软呢?
后来到了十几岁,也经历了迷恋电视明星的岁月,才发现原来美色的魔力确实很大。
而且关于对美色的迷恋,从古到今都是经久不衰,应该说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脚步,美色也有一份功劳。
只是对美色的迷恋,到了完全失去理智的地步,就会使人生变得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就像在郑国有个少女,疯狂迷恋一个叫做公孙姬子都的帅哥,因为这位帅哥不仅长得玉树临风,还武艺高强,并且还得到了国君的重用。
所以这位公孙姬子都自然是很多少女所向往的对象。
但是这位看起来很完美的帅哥,因为太过争强好胜,而不惜在攻城的时候,向自己人放冷箭,最后被国君发现,只能以死谢罪。
只是这位帅哥没想到,他死了以后,那位特别迷恋他的少女听说姬子都死了,竟然自己也自杀为姬子都殉葬了。
可怜的少女,姬子都在活着的时候根本可能连着知道都不知道她,她却一片痴心地为姬子都而死了。
今天如果我们看追星的群体,会发现女孩远远多于男孩。
而在《聊斋》故事里,为美色所折腰的往往都是男子。
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想这大概是在古代教育体系下,女子更矜持,所以不容易有明显的情感外放的现象。
到了现代,男女平等了,女性也能自由表达情感,女性的痴心劲儿竟然远远地超过了男性。
不过这也诞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越执着的地方,越容易有痛苦。
女性对感情看得越重,所受的伤害也会越多。
所以也常常能听到女性对男性感情不忠的控诉,甚至有的女性为了避免自己感情上受到伤害,宁愿一辈子单身。
实际上,人生的真相是自己所喜欢的,一般都是自己内心的外在投射,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对象,也许是正好有某些方面符合自己的想象,所以就以为对方是自己所要找的那个人。
其实别人永远是别人,自己也永远是自己。
人和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原因,永远都建立在互相利益的基础上。
对方所缺的正好就是你有的,你所缺的,正好对方也能给你。
这就是最好的关系,甚至和感情都没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这一点放在朋友关系上也依然成立,在人的一生中,你会发现每一个阶段,你可能都会拥有不同的好友,很少有人能一生和好友齐头并进,一直都能做对方的好朋友。
为什么你会在不同的阶段拥有不同的朋友,就是因为在每一个阶段你的需求是不同的。
当有人能在某一个阶段满足你的需求,你也能满足对方,这样你们就能迅速成为好友。
人际关系说复杂很复杂,但说简单又如此简单。
就是你能利益的人越多,和你做朋友的人就越多。
但是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如果是建立的感情的基础上,你爱我多一点,还是我爱你多一点?
这种糊涂账就会没完没了地出现。
如果因为感情受了伤害,又侥幸活了下来,你会发现你对人生的看法就会趋于阴暗。
所以利益别人,而不迷恋别人,真的是值得我们终生去修行的一个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