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就是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必须出远门也一定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并且自己也要有一个明确目标方向。
我认为不光父母,把这句话延伸到亲人在,不远行,也是十分有道理的。当然这个亲人指的是我们生命中那些重要的的人。
去年春节陪先生回老家,第一次见到白发苍苍的两位老人,他的爷爷奶奶。老人家特别热情,把留了好久的好吃的好喝的摆满了一桌子,对我们嘘寒问暖,样样都安排的周到妥帖。
晚上回到房间,和先生说起爷爷奶奶,一个大男人竟然红了眼睛。先生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感情极其深厚,爷爷奶奶对他也是百般疼爱。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要是亲戚送了什么牛奶,饼干一类,就算是几个苹果,爷爷奶奶也都舍不得吃,必是留了又留,等他放学回来。
有一次,他大学暑假回家,爷爷高兴的提出一箱牛奶给他,他一看早都过期了,也不知放了多久。他总是叮咛老人家不要把吃的留给他,可下次他们依然会原封不动的放到他回来的那一天。虽然如今物质条件好了许多,牛奶一类的东西我们早已不稀罕,甚至都不愿去喝上一口,可两位老人依然改不了这个习惯。
先生的父母都在城里工作,老家只余两个老人,逢年过节一家人才能团聚。老人家身体还算康健,只是 年龄大了,腿脚不太灵便,先生总有些不放心。苦与我们在城里的工作,也无法有太多时间陪伴。好在离得不算太过遥远,回家倒也方便。先生每每回来总是一半开心,一半忧心。他开心的是今年回到家爷爷奶奶依然康健。忧心的是,他们已是七八十的高龄,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每过一天,那可怕的日子就接近我们一天,当那一天真正到来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去接受。
先生的心情,我深深理解。几年前爷爷和奶奶去世时,我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飞机一小时350千米的速度,也比不过死神来临的速度。两位老人的最后一面都不曾见到。既遗恨,又懊恼。遗恨自己跑的太远,回来的太慢。懊恼自己未曾好好孝顺,陪伴他们。
爷爷奶奶在时,总觉得死亡是一件离我们太过遥远的事,却不知时间早已算计好了这一切,多一天的觉醒都不会给你。爷爷走于脑溢血,短短的几个小时就去了。奶奶在一年后相继去世,同样短短的几个小时,无病无痛,闭上眼便安心的去了,任亲人们再怎么哭喊也没有醒来。从此老屋的房前门后,再也没有了两位老人的影子。
两位老人走时都不曾有过病痛,这算是最安慰的了。他们刚刚去世的那几年我整夜的梦见他们,每次都是熟悉的房子,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像是过去重现。总是醒来后好一会才明白过来,他们是真的去了,再不会回到这个世界了。
我们的一生总是这样,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多希望那些亲人能在我们生命中多留一刻再多留一刻,一直陪伴我们到彼此生命的尽头。
可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在时间无情的碾压下,一天天憔悴,一天天苍老。上帝这个老顽童,总想趁我们不注意时,偷走我们挚爱的人。这是一场战争,是一场我们和时间的拉锯战。我们想尽可能的延长父母亲人的生命线,想尽可能的给与他们陪伴。
昨日父亲打来电话,说他规整了一个园子,种了好些草莓,邀我们回去摘些来吃。放下电话,突然想起父亲已是61岁高龄了,去年退休后弄了个小农场,种各种蔬菜水果,每天锄地拔草干的好不热闹。我为他退休后找到一份健康快乐的“事业”而开心,同时也万分自责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们。父亲渐渐老去,他埋头田间的背影与记忆中爷爷的背影合二为一。
图片来自网络从不曾注意到他的白发是什么时候生出的。好像是某一天突然发现,昔日英俊帅气的父亲怎么就白了满头的发,驼了挺直的背,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头了。
和先生一商量,便决定放弃我们的外出旅行计划,以后我们的所有假期都用来陪伴双方父母亲人。不再羡慕那些天天四处旅行整日晒朋友圈的驴友们,也不再羡慕那些走过好多国家好多地方的旅游达人。我们想把有限的假期都用来陪伴我们最亲的人,我们想在我们最亲的人身边尽可能的多待一些时间。那么等到不可避免的那一天到来时,我们才不至于措手不及,遗憾终生。
网友评论
有些嘲讽的说法。最不适合居住的就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