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瑾七
这是一部惊悚片,据说导演改编了自己的同名畅销小说,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是小说的原作者自己拍的。影片中最出名的演员是心理医生的扮演者,《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扮演杀手的让雷诺。
01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一个16岁少女失踪的事实。
紧接着是少女父母对女儿失踪的忏悔和自责,同时警方带着媒体一同介入案件。带着旁观者的利己主义思想,负责办案的警员们心里想着的都是自己是否能在圣诞节那天可以正常休假。只有警探沃格尔,带着他特有的职业敏感,周旋在媒体和嫌疑人之间,发誓要破了这个案子,并且不惜采用非常手段。通过媒体的介入,他要逼迫凶手献身,并且要让他无所遁形。
于是一开始被当作嫌疑人的录影男孩成了一时间的众矢之的。但事实证明,他没有杀人,他只是对这个红发少女安娜路有着不可言说的迷恋,所以他在人们的祈祷现场拍录像,还拿走了一只人们自发送来的女孩喜欢的玩偶小猫。
男孩的出现,为真正的大反派登场做了铺垫。
另外,影片在叙事手法上从一开始就穿插着警探和心理医生的对话,而这段对话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发生在一切都结束以后,是一种倒叙,他们对话的内容在整部电影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有了舆论,大众、媒体的报道,破案的人手和案件的被重视程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甚至必要的时候,出动了直升飞机。
因为被外人关注、报道,不幸家庭的父母一下子变得更加憔悴不堪。甚至失踪女孩的父亲去警局坦白自己曾经不知什么原因多次打电话骚扰过女儿的女性好友。
02
女孩的失踪、生死未卜,这种对命运未知的恐惧占据着观众的视线和精力,如果是普通的悬疑片,影评应该继续探究杀人凶手是谁,然而本片却将镜头一转,开始为我们立体的展现破案警探的个人风格和身份。
在迷雾之下,我们随着镜头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卖力的警探曾经是一个为了破案,不惜将无辜者、将疑犯强行直接入罪、坐实罪名不择手段的辣手探长。他借助媒体赚足人们的眼球,又为了或者是权势、或者是地位、或者什么他心里需要的东西,不管不顾真相,是彻头彻尾杀人不见血的魔鬼。而他从前破获的一起超市爆炸案,让他一鸣惊人,理由正是将一位疑似的嫌疑人定罪,最后该人又被证明无罪,释放后政府对他做出了巨额的经济补偿。
而警探没有受到任何的责罚处分,甚至他一直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认为是自己抓住了凶犯这一举动,让接连发生的超市爆炸戛然而止,凶手罢手,无辜者不再受伤害。
影片的真正男主登场是有些突兀的,但慢慢随着他的出现,影片的节奏加快。这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原因,生活穷困潦倒,带着妻子女儿租房住,勉强过着果脯生活的男人,他虽然在大学里教课,但并不受学生待见,女儿也因为他不赚钱不能去给自己报名参加喜欢的课程而瞧不起他。
一天,一个女学生突然要求他给自己辅导表演课,并且留下了电话号码给他。于是,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趁着陪妻子吃饭的空档给女孩发了一封骚扰短信。
此时案件的侦破,已经澄清了录影男孩并非凶手,进一步又从他的录影中发现了一辆可疑车辆。而车辆正是这名教授所开。一切都在引导我们去相信,他就是真正的凶犯,然而凶犯却在被人识破后显得十分无辜,毫无反抗。他因为有嫌疑,被调查,被媒体追问,迫于舆论的压力妻子和女儿选择离开他,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似乎有一种结束生命的无奈无助。
这时他去见警探,警探告诉他,已经找到了很多对他不利的线索,他毫无翻身的可能。
他也在镜头中对警探表现出愤恨和无奈,说出了那句“魔鬼最大的弱点就是虚荣”。
03
当我们了解了警探的办案手法,再加上教授的那句“你是虚荣的”之后,会无意识的将所有的同情都留给这位悲情教授,每个人都会推测他可能无辜的、被冤枉的,但一切却出乎意料的再次峰回路转。
1秒钟前,在找到的失踪女孩的书包上发现了教授的血迹,他被警察正式逮捕。1秒钟后,警探接到了某记者的匿名电话,被告知杀害失踪女孩的另有其人,可能是一位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警探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他迅速的翻看着记者收到的女孩的死前日记,希望找到蛛丝马迹。同时,又随着线索,找到了录像带,知道女孩已经被杀。
然而当他收到匿名信,看到了指明给自己的一封明信片线索的时候,当他闯劲录影中显示的破旧房屋,因为愤怒企图扯烂录影带的时候,媒体再次介入,曝光了他的恼羞成怒。他利用媒体,成功的将人定罪,媒体反过来为了更大的利益,将他所进行的案件一步步扭曲、曝光。
警探看着手中的明信片,才慢慢的意识到,自己中了别人早就设计好的圈套。
这时候教授剃光了大胡子,再次走上讲台给他的学生讲课。他的第一句话就向我们揭示了他的本来面目:所有优秀小说作品第一步都是模仿。
因为证据不足和证据搜索有新发现,杀死女孩的可能另有其人,教授被无罪释放,并且还有一堆的人等着对他进行经济补偿。
04
警探被一步一步被逼的走投无路。
警局已经将他视为异类,以前的手下变成了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发言人,他已经被驱逐出曾经的办公室,一切案件都与他无关。
为了最后博一次,扳回一局,他选择要公开女孩的日记,但在录制电视节目的现场,教授也来了,警探无意间他发现了教授手腕处一个和失踪女孩日记中提到的自己倾心的男友名字一样的开头字母O。
最好,影片以教授杀死女孩的经过,和心理医生打开盒子后出现的6束女孩的红头发为结尾。
少女究竟是谁杀死的?是教授、亦或者是心理医生?
警探身上的血迹是否代表着他已经杀死了教授?他的命运会何去何从?
一切如同影片中出现的大量的路人、记者、旁观者一样,他们没有具体的身份,只是一群群像,最终的结局,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
05
惊悚片之所以惊悚,不是看到谁杀了人,或者以什么样恶劣的手段去折磨、虐待受害者,那些是看得见的恐怖和血腥的表象,见多不觉得怪,它们也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人心,是你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受到了哪些刺激和影响,开始祸根深种,开始窥视一切,策划着一场阴谋。当你像猎物一样在太阳底下光明正大行走着的时候,他们躲在暗处,伺机而动,随时可能对你发起凶猛的攻击。
看惊悚片,是想去探求,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为什么要害人?害人这件事本身是反人性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想作恶,这背后的动机和原因究竟是什么?有多少种可能?
佛说要带着慈悲心,悲悯行凶作恶的人,他们造了恶业,始终会有报。
教授的恶,因为他有知识、有能力,却没办法维持生存和体面;警探的恶,因为他看重身份和荣耀带给他虚荣心的满足;心理医生的恶,大概也是有根源,但影片没有提及。
在女孩失踪后,她的父母亲陷入深深的忏悔之中,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会反观自己,甚至女孩的父亲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检,是否是造成女儿遭遇不幸的因。
对金钱的渴望、对名誉地位的渴望人们总是围绕着小我,围绕着我的欲望去做很多不该做的事情,最终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利益或者权利,但这过程中也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永远失去内心的平静。
佛说人人皆有慧根,就如同每个人当身边发生了不幸、遭遇了挫折都会去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样,但是大智慧往往不是事后的反思,是事前的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人觉得这部惊悚片烧脑,但如果你以每个人物为线索去分析,会看到众生皆苦的群像,他们都活的不自在,都被金钱、荣誉、利益驱赶着向前,活在我执之中,放弃了对心的修养。教授也好、心理医生也罢,包括警探在内,他们都从事着利他的职业,但却做着利己为先,或者只利己的事情,同时他们的利己不折手段,这是在种恶业,最终自己把自己变成了魔鬼。魔鬼都有弱点,往复循环,每个恶都招来了报应。这样的人生最终变得毫无意义,没有谁能逃脱掉最终的惩罚。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