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张卷子的成绩来谈谈我们的变化吧!
不妨从小学说起,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好像只用和同学开开心心的玩耍,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考到100的满分,进入小学段的高年级也是几乎没有啥压力的就可以考到接近满分的成绩。进入初中,感觉像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有了新的气压,而气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需要进行9门功课同步学,第一次开始要尝试合理的调整时间和分配精力。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要想每一科都有小学时的成绩那可真的要吃点苦头。高中好像是好多人学习上的噩梦,天姿平平的孩子,点灯熬夜苦读,也只能在及格线上徘徊,至于那些各方面都还不错的孩子,筋疲力竭的拼上3年,或许才能勉勉强强的达成目标。在学校学习12年,最后的成绩单上的分数将你划归到不一样的集合——大学。
求学阶段都是一样,侧重的是成绩,而这个好与不好通常都只有批改卷子的老师度量。
进入大学,会突然发现原来优秀还需要稍微考虑另一项技能——组织策划,可评定这一部分的又是由少数的几个人,这几个人相对独立,很少有名誉或者利益的牵扯,本着“好看”的原则,只要不是很差,都还不错。所以大学这个微型的社会是智商加少数情商的修炼地。
进入社会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大多都是众多错综复杂关系下的自我主义。利益或者地位的驱使,加上一点小心思,小冲动,对一个人的认可便是霎那,要么是高,要么是低,根本都不会考虑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算个平均值。再者,谁都不喜欢承认自己比别人差,所以总会感觉“唯我独尊”,别人都不行,哪怕是遇到真正的牛人,也会想方设法的找出他的缺点,把他比下去。
纠结试卷上的分数无多大用处,倒不如调整调整,改变改变,随遇而安。
很多话老听别人说,但是自己想明白懂了,理解了又是另一回事,其实谁都在静静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