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三大卫之一的永宁卫,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闽南地区的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是我的故乡,我爱它!
我们一家驾车来到永宁古卫城,一座雄伟巍峨的城楼扑面而来。据我了解,古卫城建于地势险峻的山坡上,北依五虎山,居高临下,俯瞰永宁近海。我步履匆匆地登上城楼前的台阶,城墙长300米,高10米,“永宁卫”三个大字在阳照射下显得刚劲有力,城墙上的战旗飘飘,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古早年代。
古卫城顺着城门后面的台阶登上城楼,宽厚的城墙好像正在诉说当时战争的一幕幕血泪史:日本倭寇进犯永宁,百姓逃难,将士们坚守在城墙之上。时间飞逝,如今的城墙重新翻修,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伤痕,更没有了历史的污点。
走在古卫城内,一条又长条石板铺成的老街道,仍保留着古早面貌。这条老街不宽,仅容一辆车通过。沿街,可见一座座红砖古厝,有些院落里种着花草,三角梅探出围墙,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还有些木头房子,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有的已经坍塌,仅剩下一段段腐朽的木头。
永宁煎包永宁最出名的小吃就属水煎包了,它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断为百年老包。水煎包发面,泡松柔软,亦具弹性,水煎包的底部一半是绵软,一半是焦脆,透了油的。底便是焦香的,它在满足食者的品味之后,再度提供焦脆柔甜及素常喜欢的爽心的咀嚼齿感。 做法不太繁琐,先发其面,再剁其馅,捏成圆柱状的包子,置平锅一口,燃猛火一炉,水煎包口朝下搁置,灌入面糊水淹至水煎包顶端,盖上锅盖,此乃为水煎是也。翻个。至水渐干,锅底始有炸响,便改文火细烤,汤汁收尽之后,揭起锅盖,以细嘴油壶绕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麻油,以油煎至起焦壳止。全程制作约十五分钟,起锅,搁置于圆盘之内。
镇海石在卫城南门的朝阳山,有座不高的小山坡。有一块石头依山面海,大约高6米、宽3米,峻峭挺拔,非常显眼。石头上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字——“镇海石”。据说这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亲笔所写的。
相传,有一次,俞大猷率部袭击倭寇,敌人不敢恋战,逃出永宁卫。俞家军穷追不舍,可追到海边时,倭寇已上船离岸了。俞家军一时找不到船只,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逃脱。就在这时,天边突然响起一阵雷声,一块巨石从天而降,直往倭船砸去,转眼间把倭船都砸沉,最后落在朝阳山上。此后,人们就把这座山就叫“镇海山”。如今,镇海山已经打造成一个美丽的“镇海石公园”了。
永宁老街每年的农历四月廿三和廿四,是永宁的“陷城”、“洗街”纪念日。
大家听说过“陷城洗街”的故事吗?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永宁卫作为泉州一带的重要门户,屡屡击退倭寇。后来,倭寇用重金收买了一个姓赵的守城官,要他献城投降,并订下协议,凡是姓赵的人,只要把脸对着墙壁为号,倭寇就不杀他。那一年的农历四月廿三,永宁城沦陷,死伤无数。老老小小全都藏到水关沟中避难,也被发现。其中有几个姓赵的,以脸对着沟壁,躲过一劫。旁边的人看了,也纷纷学着。倭寇一看,哪来这么多姓赵的人,于是把就把所有人都杀了。水关沟中尸体堵塞,鲜血横流。恰好那日开始,接连下了两天暴雨,将血迹洗净。此后,“洗街”的传统就保留了下来。
瞬间,我懂了,这些历史的遗迹,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富国强兵,繁荣昌盛,才不会受其它国家的凌辱与欺负。“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一定要继承先辈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为家乡的繁荣,贡献出一份力量!来我爱的永宁吧,一起探索了解历史,品尝美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