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墨斗

作者: 天河s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4:00 被阅读0次

       

一只墨斗

          这是昨天下午感觉拍得最好的照片之一。“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铜陵犁桥,在温暖的春光下,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不觉之中,太阳已经斜挂了。为了不走回头路,我们准备横穿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工地返回停车处,坑坑洼洼的工地传来搅拌机的巨大轰鸣声,与游人冷落的寂静的古街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在一堆堆泛黄发黑的旧木料之中,一位中年木匠正弓伏其中,他左手持凿,右手握锤,小心翼翼地一锤一锤地在一块木料上凿钻着卯眼,阳光下,细碎的木屑在阳光下翻腾飘舞,忽然,我的眼光被躺在石墩上一件船形的物体吸引,细看之下,原来是一个墨斗,一件久违不见的物件,它像那位憨厚勤勉的工匠一样,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在夕阳的余晖下,在布满尘土木屑的青灰色的石墩映衬下,遍体乌黑的它居然熠熠生辉了。其实,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的工具,它由墨仓、线轮、墨线、墨签四部分构成。我想随着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崛起,传统的土木建筑正日渐式微,而那些传统工具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沐浴在春光中的楼台亭阁,牌匾飞檐寂寞中流露出庄重,它们凝固了旧日的时光,传承着木建筑的荣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西方的建筑史是“一部用石头写成的历史”),即“石头记”了,那么我们不妨也可以把中国的建筑史称之为“木头记”了。从庄严肃穆的宫殿,到神圣的庙宇,从楼台亭阁到黎民百姓的瓦舍,中国人早已把木工建筑的艺术挥发得淋漓尽致了。柱、楹、梁、栋、棁、枓、棋、檐、楣、桁、栏、杆……这些以“木”为偏旁的汉字,你能认识多少呢?因它们很多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殆尽了,一直充当信息传递者的那些文字,它们还有生存的理由吗?但在古时,它们构撑起房屋的基本要件,它们与人们耳鬓厮磨,人们对它们耳熟能详,而文字使它们从“形而下”的实物升华为“形而上”。总之,它们都融入了生活的血液中了。“民元以后,目睹公私建筑,一唯欧风是尚,旧式法规,薪火不传,行将湮没,矍然引以为忧……”这段话是九十年前即1929年出自民国时期的一位画家口中,其实,当时的人们都已嗅到中国土木工程的岌岌可危的气息,涌现出一大批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那样投身于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者,他们不仅保护中国的古建筑物,更有二战期间,在他的竭力劝说之下,使得日本的京都,奈良古建筑在盟军的轰炸中奇迹般地毫发无损的传奇。直到如今日本学者都将梁思成奉为“古都恩人”。我很敬佩“营造学社”的精英们包括我今天下午所见那位在工地上埋头默默工作的木匠。

一只墨斗

相关文章

  • 一只墨斗

    这是昨天下午感觉拍得最好的照片之一。“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铜陵犁桥,在温暖的春光下,我们边走边看...

  • 一只墨斗 - 草稿

    这是昨天下午感觉拍得最好的照片之一。“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铜陵犁桥,在温暖的春光下,我们边走边看...

  • 墨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

  • 墨斗

    是非曲直 匠心独运 修得了农家乐 造得了金銮殿 游走天下 行云流水 指点江山 全凭法轮昂扬激越

  • 「墨斗」--笑言

    小木匠接过师父递来的一截榆木边角料,高兴得说话都变了声调。学徒眼看要满三年,师父终于吐口让他考核做墨斗了。墨斗是一...

  • 墨斗先生

    周末闲来无事看了一部电影《墨斗先生》。 片子说不上好坏,但是看过之后,却久久的会想起主角黑色的一日罪与赎,也会反省...

  • 墨斗斗

    我叫墨斗斗,姓墨,名取漫天星斗之意,老大听说有名有姓活着才有尊严,小名火腿,老2嫉妒我格外帅气取的,外号,秃老三,...

  • 小玩童科学探索馆第二十九次课

    实验名称:自制墨斗 实验原理:两点成线 实验目的: 1.观察生活中两点一线的应用 2.自制墨斗 3.学会墨斗的使用...

  • 庄墨斗法

    先秦时候,百花争鸣百家齐放,各家都喜欢辩论以求得真理而胜出。 墨子就说:“辩胜,当也。”(《经上》) 在墨子看来,...

  • 神奇的墨斗

    弄楼屯后山上有一尊巨石,状如一只倒扣的墨斗。每逢村里的工匠(石匠或木匠)收徒时,都会带着徒弟到它跟前起誓——“拜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只墨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gl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