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穷人有了钱,穷人便消失了。
20年前,小周庄绝大多数人家都很穷,但穷人之间还是有差距,其中有个家族最穷。
那是一个藏姓家族,位于村落中心地段,正对着池塘和远处的晒谷场,再远处是农田,视野一片开阔,家中两兄弟宅院连在一起,地方相当宽敞。门口是一条平坦的路,乡亲们往来之间,多经过他们门前。对他们家的穷,也算是熟视无睹了。
可以这么说:小周庄风水最好的宅基地上,住着最穷的人家。从我记事起,他们就特别穷,在大家都是土屋的年代,他们的土屋歪歪扭扭裂缝满墙;在全村都盖瓦房的时候,他们家勉强修补了土屋的裂缝。
这20多年里,其他人家最多是晚几年买电视,少买一辆自行车,晚几年买洗衣机冰箱空调....而那家人,除了有碗饭吃,大人小孩穿的用的,基本上都买不起,常年穿着脏旧的衣服。只要看一眼他们,就能知道旧中国的样子,他们就像定居在村子里的乞丐,但又自力更生。
他们的穷,惊动了政府,每年发一笔补助金,也算是杯水车薪的关怀。
穷归穷,他们一直活得好好地。毕竟生活是在农村,背靠黄土,再穷,总不至于饿死。那户人家,只要不饿死,就够了。
但据说他们的吃食,也是惨不忍睹的,现在流行的黑暗料理,只是一个比喻,而他们家的伙食,真的是又黑又暗。都说他们的灶台厨具都不能看...但他们照样吃得很开心,很健康,大人小孩,从没见生病过,强壮如牛。十里八乡有个流动看病的医生,就是不能从这户人家身上赚到一分钱。大概冥冥之中,天无绝穷人之路。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为什么穷人之间,也有贫富差距?
我总结了一下小周庄穷人家庭的几大共同特征:
家中有常年生病的老人
主要劳动力不足,或身体不好
子女过多,大于等于两个
除了种地,家中没有其它赚钱来源
只要占了其中任何一两条,基本上就必穷无疑,而那藏姓人家,不仅全占了,还有自己的特点:家中有一位精神失常的妻子,后来又续娶了一位残疾人。
那位精神失常的妻子,叫春梅,娶进门时本来一切正常,她面容清丽,皮肤白皙,生下的两个男孩也是健康的很,如今双双成年娶妻生子,并无异样,说明她当年很可能受了刺激。
那年代,农村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在言语上欺负最穷的人家,是很多其他穷人的乐趣,说到高兴处,多半还会动手动脚...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反正多年后,突然有一天,春梅就发疯了.....头发杂乱满脸污垢,但依然秀丽的她,茫然四处乱撞乱扔东西,但也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后来他们把她送回娘家治病,又新娶了一位手脚障碍的媳妇。又隔了很多年,突然有村民在传说春梅的消息,说她改嫁了,还生了一对双胞胎,见她比以前精神很多,看着完全像个正常人....
新娶的这位媳妇,大家都喊她小仨儿,因手脚不便,她勉强生活自理,勉强留守家里洗衣做饭,一点也不能减轻地里的农活负担。
但这家人的穷,其实和春梅或小仨儿都无关,就算她们四肢发达/头脑正常,也照样改变不了穷貌。
很多家庭,穷,是因为子女多,但后来致富,也是受益于子女多。熬过十几年,孩子纷纷长大成人,便可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到了婚龄,好看一点的女孩子,便可托媒婆,找个富贵人家嫁了,从此衣食无忧,贴补娘家;至于男孩子,就只能继续打工,看自己造化了...
春梅留下的两个儿子,很快便也下学了,跟着他们的二叔在城市里做技术工,一年一年,一点一滴地积累钱财。
大概是觉得家里太穷了,他们的二叔从未回来过,几十年里,谁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城市经历了什么,觉得应该不错,但他从不回来,又可能也没有特别好。
在大家纷纷致富很多年后,他们家才后知后觉地略有改观,直到前几年,才有了大起色。新盖了瓦房,用了很多水泥,连门口那一大片泥土地,都用水泥铺了个遍,格外清爽,扬眉吐气。
他们的新房子,就算是春梅儿子的婚房,也迎来了新一代儿媳妇,一个美丽大方,健健康康的90后姑娘。不知是他们致富了,腰杆子直了,还是新媳妇有着年轻人的个性,反正也没人再开他们家玩笑了。
新媳妇手脚麻利,做事勤快,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因为觉得村中人的闲聊很无趣,她也很少参与,宁可待在屋里不出来,但也没有人,说她不合群。
掐指一算,三十年了,历经三代人,终于脱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