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LTC探索之路-采购1

LTC探索之路-采购1

作者: 沙棘茶馆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23:11 被阅读0次

    对于LTC流程而言,采购是重要环节之一,主要负责将计划需求传递给供方,确保物料按计划到位,满足订单需求。次流节主要包括:订单接收→采购转单→供方回复→齐套评审→订单变更→入库检验。

    此处的采购偏执行,需要与外部供应商和内部价值链部门频繁打交道,同计划一样,是整个LTC链条中需均衡众多资源,异常频发的地方,体现的是企业组织能力。本文重点讲讲这几年在Z导师的带领下,对采购的理解。

    采购的模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战略、长线料物资采购、客指料采购、ODM采购、MRO采购、定制件采购、标准物资采购等,不同的采购模式其需求源头、流程和管控点是不一样的,一个企业往往有多重采购模式并存,后续将逐步展开。本文重点从业务流程、传统采购的角度进行探索。

    那么,传统、常见的采购模式有哪些弊端和问题呢?结合自己的认知,我觉得主要有2点:

    1、缺乏主动性(工作展开被动,计划需求什么就采购什么),较难适应订单、计划需求的变化,不仅采购费用、成本高,且物料呆滞、风险高,管理成本也高;

    2、采购理念停留在降本、执行维度。对内注重资源的整合、互动,易产生部门墙,比如采购流程的优化、计划的监控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沟通等;对外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般买卖关系,频繁更换,无法共享共赢,不利于生态圈的建设。

    采购同样涉及交付、成本、质量,是命脉。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烦恼,比如计划调整导致采购到位后需求取消,变少、变多,过早入库的库存积压,来料呆滞,不良等等。理论上PO跟WO是对应关系,有多少需求,就应该有多少供给,供需平衡只是理想状态,很少有企业可以做到,下面谈谈基于供需平衡的采购管理核心:

    基于供需平衡,采购需求与供给有三道防线,也是齐套点检的三种逻辑:

    1、系统需求=库存;

    2、系统需求=当日入库PO+现有库存;

    3、系统需求=PO+库存+过期订单。

    齐套只是采购管理的初级阶段,保障次日工单即可。进阶采购,还考虑成本、周转及呆滞风险,而导致采购成本、呆滞风险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采购异常、例外订单。基于计划调整和采购效率的控制,核心在对PO的管控。

    例:实际业务中,可能WO需求很长,而物料采购周期很短,没有经验的采购员,看见需求会立马转成PO,这就会导致PO提前入库(甚者超过生产周期,多者几月)。如果物料不能及时转成产品发货到客户手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库存积压风险(还包括资金占用,利息损失,质量损失等等)。基于此,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PO的转单管控上。

    首先,把PO按入库日期拉出来,用WO需求日期倒减。根据日期设定不同档位,提前入库的,聚焦比例,设置目标,先降下来。延迟入库的,按天数分档,制定目标,倒逼采购能效提升。

    不难看出,PO的目的就是交付。所以,采购的核心重点是既要做好齐套管理,又要做好例外管理。我们这里只是提到了理想情况下PO=WO的采购管理。当PO≠WO时,我们应该怎样管理?这种情况更接近于实际业务场景,也是烦扰大多数企业的问题。

    除去例外不谈,核心问题在于插单。插单是在原有订单饱和的情况下,因为业务需求的变更,临时增加、减少计划量(此处不谈减少的情况)。插单背后是需求PR的变化,要做好此种业务场景的采购管理,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当前时间点的PO=WO。

    之前在Z导师的带领下,简单学过SAP标准解决方案的【重计划】,系统首先会从订单A的需求中拆出500来,优先满足订单B,然后再重新生产一张数量为500的新的PO,来满足订单A。当N颗物料对应的N个订单时,SAP也会用同样的逻辑进行重计划。终极目的是实现当前时间点的供需平衡。

    我们认为,PO是外部供方与公司的一堵墙。首先,因计划的调整及插单,PO调整频繁。另一方面,受工作能力的影响,也会导致PO调整错误,从而导致采购计划的混乱。同时,PO会导致公司物料入库效率的低下,人员、机构的冗杂(需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入库管控,由此会带来沟通成本高、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行业也有公司不启用PO,采用寄售模式。通过设置合理的库存水位,将预测与PR实时传递给供方。由供方决策什么时候送货,送多少,最后用公司实际的消耗量进行结算。结合芯片流的探索,拉通整个LTC交付流,采购的终极是预测、PR与PO的分层发布,预测发布供方,PR指导供方备货,PO刚性提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LTC探索之路-采购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qu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