𝙋𝙧𝙚𝙫𝙞𝙤𝙪𝙨𝙡𝙮
被带走的妻子环玥,即将远离的故土西都,多疑的君主,抛开一切琐事,续屋只有一个未竟的愿望还没有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2064/315a2468b2203169.jpg)
“其实提高识字率还有一个办法,”虞子说:“可以推广新闻,让大家因为对信息的好奇更加主动学习。”
“好主意,可是,谁来当作者呢,在我们洪盟中,很少有才学之辈,仅靠现在几位老师是不够的。”槲枫了解自己兄弟们的经历,大家都没有机会学习读书写字,要普及文教无疑异常艰难。”
“我赞同继续下去,因为让所有人识字而不是少数人识字功在千秋,这也是我们洪盟与青君臣民的区别,我们不划分治人者和受治者,现在大家感到艰难并不是天性愚笨,而是长期处于最低地位丧失了信心,作为新的执旗者,首先我们要有信心。”云芙坚定支持和左使虞子一起开展的识字运动。
“盟主,二位,识字是长远之计,关键在于启发民智,不过,这一切的根本并不只是关乎纸上文字,而是人们的想法。虽然人人懂得洪盟之义的十六字,未必所有人都怀有救世之心。在目前的现状下,童谣民歌是比文字更加广泛传播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传递启蒙义理。”义滨先生也加入了讨论。
“义滨所言极是,不过也许需要找到专门的说书人和歌手?”槲枫猜测。
日渐渐西斜,众人一同争辩又达成一致,共同推出洪盟的正式报刊《洪盟日新》,由饱学的义滨先生担任报刊的主编。
百里亭是西都水利的竣工的最后一个标志,担任西都主事以来,续屋的大多数心血都放在对西都的水患防治方面,那场几乎让这座城市被大水吞没的天灾至今仍然让他不敢回想。
如果环玥不幸在水患中丧生会如何?千千万人的心爱之人他们的命运会如何?
作为一个根基尚浅的新任文官,他知道自己在不是紧要的时候提出全面修缮水利的计划无疑阻力重重,他需要慎选每个环节的官员,确保钱财不会被贪官私吞,也要费心力去安排由于修缮需要迁居居民的新居所。
也曾有美好的一刻,比如带领环玥从高处俯瞰大坝,向她许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再也不用为大雨心惊胆战,听她说起街头巷尾说书人的故事,大家兴奋地等待水利工程竣工时的样子……
“诸位,百里亭是我最后能够见证的西都工事,种种艰辛,共同承担,从今往后,愿在西都的能臣良吏们可以善用这些大家努力的成果,彻底在这片土地上杜绝水患。”当天的大风让风沙吹过人们的脸颊,也散入续屋的眼中,让他不止流泪。
“主事,常回西都看看啊。”在一旁围观的老者大声对主事说。
“一定!”续屋还没有离开西都,此时却思乡之情无法抑制。他点头对老者说:“谢谢。”
作为一方父母官,能得到几分真心的敬意和感激已经比君王的盛赞和赏赐重要,只是圣命不可违,续屋也无法预料自己悉心守护的西都和全城百姓将会被交到哪一位新官手中。
随行的侍从已经打点好所有出发的行囊,离开西都前的几天续屋都有灵魂出窍的恍惚感。在这里,他成为文官学徒,遇上水患,和林牧一起跌跌撞撞来到帝都参加青君文宴,回来任官,找到环玥相守,成为主事修筑工事,重逢失魂落魄的林牧,再迎接青君驾临,失去环玥……
唯一的期待是,或许这次能够在帝都见到环玥和刚出世的孩子,如果青君没有追究两人的私交罪的话。
他忽然加快了步伐,走到园子中的那面墙面前——这里藏着林牧写下的水患真实历史,西都人值得记得的悲泣与凯歌,续屋知道这是与官方历史不同的被禁止内容,但无法否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权知道真相。
他立刻将墙凿开,自己把所有的书藏在一个盒子里,待重新思考保存的地方。
“主事,百里外有敌军出现,预计有十万人,身份不明,请主事下令布防!”军务使报告。
“三军戒备城门,百姓准备迁出,同时急信至帝都,请求援军!”
突如其来的战争,让所有人焦灼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