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门接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以前的问题,现在量产了,有一些集中爆发,另外就是把NPI接回研发部,所以会议内容比较多,人员沟通的比较频繁;但开了几次会,尤其是经历了多次一天三次会,但是对应自己的事情,可能只有半分钟 感觉会议的内容极大的耗费了个人的工作时间,感觉就像慢性自杀一样。
最近在思索如何高效开会,宇宙第一法则-吸引力法则,恰好让我看到这本书<如何开会不会添堵>(日:神卷亮,丁灵译)看完对比自己的会议发现现存弊端(1.会议后没有执行,不知道做什么;2开会超时拖堂),原来会议也是可以高效解决问题的,那是如何做到的。
书中提到很多非常有用的技巧,结合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我觉得下面这两点非常有用:
一是在开完快结束立即在会议结束前与大家落实确认“决定好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
二是在开会前,与会议的主持人沟通明确开完会的标志及会议时间,以及落实会上讨论每个事项的时间。在开会的时候还要有一个人把控会议讨论的方向,在会议讨论跑题时及时收回主线,按会议前面列下的讨论事项进行沟通讨论。而会议前面在会议中可能需要提前落实的,比如开模的周期,订单变化的需求更改等可以提前与开会人员讨论落实。
这样在会上的时候不会在再问他们给不出时间,然后又在会上打电话找人沟通,这样会浪费很多很多的时间。
嗯,这本书中提到的,其实有很多有效方法自在其他方面自己也用到,但是系统的应用在会议上,还是第一次接触。
比如里面就是蕴含了一个目标GPS思维,首先我们要确定目标 就是我们开这个会议的目标是什么,要做什么事情,做完什么事情之后,我们讨论出来的一个结果(导航的远方),然后要再次复盘,跟大家沟通:首先什么事情是我们会上讨论的决定好的事情-有结果的,后续有有那些该做的事情,注意要运用SMART法则:谁去做?什么时候有结果?
这个要落实,如果是按这个框架去做一个会议纪要的模板,那在会后也发给参会的各个担当,这样大家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事情,嗯,不会开完会等于没开,不知道讲什么,过了几天之后问结果一问三不知。
所以推荐大家看一下这本书如何<开会不会添堵>半个小时即可看完,内容极其精简,案例真实,但非常非常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