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了很多简历都没有满意的,那些天才都去哪了?有人说。一,你是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让牛人投简历给你,你的吸引力足够吗?二,天才在哪?如果是优秀毕业生,通常毕业前就被名企盯上了,如果是在职的牛人,他们也早就被别人盯上了。搞明白人才在哪,想明白如何找到他们,就不会抱怨找不到人了。
有人说我非常爱惜人才,而下属是个人才,也做得足够好了,也得到大家的公认,但他却看不到、看不懂,而有时根本不是看不到,只不过下属比较正直,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而已。管理者是否真的爱惜人才,就看他身边都是哪些人,看重用的岗位上他都用了什么样的人。真心实意地用好人才,胜过一切千言万语。
抱怨一个人不行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说很多,也都说的很具体。真到补充一个人的时候,很多时候忘记了抱怨,也忘记了那些困扰很久的问题,有时需要的是管理能力,却找了一个技术专家,管理仍旧无法改善,不要忘记问题和抱怨,招人的时候就不会偏离目标。
什么是好团队?一,目标明确。开始前会统一目标,一旦确定目标,团队中的每个人对目标的理解都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偏差,差的团队在执行中还在不停地讨论目标;二,工作高效。团队分工明确、相互信任、有条不紊,每项工作都能按照标准如期完成,差的团队互不信任、拖拖沓沓,连个会议都会久议不决。
团队怎么样?看几点:一目标。好的团队每个人都说得清楚目标,都清楚进展,也对目标达成有信心,差的团队,目标不清晰,成员信心不足。二成员关系。好的团队主动配合,很默契,差的团队相互推诿扯皮。三状态,好的团队在一起时,谈论多是成功的故事,差的团队在一起时,抱怨问题、抱怨上司会多一些。
目标确定了,剩下的就是行动了。而每个目标的实现,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步骤,只有把每个步骤做好了,完成目标就是顺其自然的事。而很多时候,并没有把计划细化,落实好,有时看起来分配下去了,但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保障,也没有人监督检查,整个过程处于失控状态。好的计划和行动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一个方案的落实有明显的问题,管理者没有看到吗?一,根本没有关注,说明心思就没有在这块业务上。二,关注了,没有能力识别。说明自己不懂这块业务,也没有让懂业务的人去监管。三,不是不关注,也不是不懂,是自己捞好处,自己硬气不起来了,更没有底气要求。不是问题多复杂,就看管理注意力在哪里。
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是发现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仅仅过来例行公事地检查一下,也例行公事地汇报一下,肯定是不得人心。如果发现问题之后,还能给出有效的对策和指导,把问题解决了,这样的检查也是有效的沟通方式,也会受欢迎的,而真想解决问题的话,也就不会那么兴师动众,更不会无端责怪下属。
有人喜欢到处看看,东西看了不少,就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做。一是根本就没有看懂,不知道看什么,更不知道问什么,懂的人总是会问到核心问题。二是不敢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即使做了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别人做了,我也得做;懂的人知道为什么做,也知道解决什么问题。
都说去现场就能发现问题,真的这样吗?如果一个外行人去了现场,可能是走马观花,不知道要干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如果一个行家去了现场,他知道去看什么,也知道问什么,也清楚如何问。正所谓看到点子上,问到要害处,什么问题都逃脱不掉。问题就在那里,就看什么人去发现,用对人时总能发现并解决。
有没有把问题当回事,就看两点:一,当回事的人,总会花时间去研究,也会去咨询很多人,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不当回事的人,过了很久依旧说不清楚问题。二,当回事的人行动很快,也很有针对性,不停地尝试,直到问题解决;不当回事的人,要么没有什么行动,要么拖拖拉拉、应付了事,没有任何改善。
搞清楚问题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推卸责任的人,总是不想搞清楚问题,总是说问题有多难;没有能力的人,不知道如何去搞清楚。而有意愿解决问题的人,如果自己不懂,也会求助他人,想方设法把问题弄明白,总是在寻找方法,也不会把问题留个别人。态度驱动你的行动,能力和方法决定行动的结果。
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对团队的贡献之一,就是不断地输出人才,而不是把他们关在自己的团队里。要做到这点,一有培养人才的能力,会识人用人,给他们成长的机会。二有让人才发展的胸怀。要想一个人成长,就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当一个人发展遇到瓶颈而其它部门有更好的机会时,敢于主动帮他们成功。
获取信息的状况,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一,问什么。如果在一个行业很久了,还问不是很新、很低级的东西,说明平时没有学习,不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二,问谁。用心学习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资源,也知道谁可以帮到你或者帮你找到资源。三,怎么问。明白人,直接找到资源;不知道问谁的人,群里等人回答。
了解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直来直去,遇到不敏感的问题,不敏感的人,或许可以得到期待的答案,有时问得越直白,会越尴尬,有时根本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有人则不会那么直接,会以某个话题作为切入点,在聊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关心的信息了解到了。尊重他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关键。
你会带下属吗?有人平时不关注,突然看到问题也不问为什么,一顿胡批。有人则会一直关注,有时还会忍住,看完局部的全过程,再让下属说明为什么,也会及时点评指导改进,既了解了下属的思考和行动,也让下属明白了如何正确地做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工作得到了有效管理,二、发现和培养了人才。
如何判断下属的能力?一,工作无论难度如何,都能高标准执行好,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二,工作也能够完成好,虽然也有些瑕疵,但稍加指导就能够领会,工作方法也有明显改善,这种是属于有潜力的。三,工作总是做得很差,还经常影响正常进度,怎么提醒都没用,这类人要淘汰。多关注和指导,就能发现不同。
下属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为什么?一,你放不下身段,总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让人无法接近。二,你不了解下属,不知道他们的处境和苦衷,你的话总是让他们很受伤。三,你离他们太远,他们聊的话题,你听不懂,你聊的东西,他们不敢兴趣。读懂下属,体谅他们,还愿意主动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愿意追随你。
下属为什么抵触你吗?一,你根本不了解下属,也不了解他的处境和遇到的问题。二,你做事不专业,根本不听他的建议,强势做了一些错误的决策,但总是让他担责任。三,你没有帮过他解决问题,还在他需要帮助时躲躲闪闪。四,你拉帮结伙,偏袒一方,不能秉公赏罚。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定是哪里有问题。
有人骂下属,怎么看?一,如果你安排没错,也能够说清楚,但下属总做错事,你早就该换人了,只能说明你无能;二,如果你说不清楚要干什么,错了还让下属担责,错了一次是偶然,老是错,还老是怪下属,只能说你无耻;三,安排对了,下属错了,你骂完了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那是心地善良,性格问题而已。
请人干什么?干活啊。一种是人手不够,活多人少,一种是人手够,现有人员能力不够。而补充管理人员时多半是后者。如果想找对人,就要先搞清楚这些:现在团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谁能评估他的能力?如果都不清楚问题是什么,那么在能力评估上就会有偏差,最后货不对版。
想做事的时候,人总是有许多办法,不想做的时候,总是有许多借口,学习也是如此。想学的人,单位没组织就私下向同行取经,听到新技术、新趋势,就会去跟进,总是与时俱进;不想学的人,即使组织交流活动也不想参加,参加了也不认真学习,新东西对他也没有吸引力。不是别人进步快,是你还在原地踏步。
下属遇到难题,求助于上司出面解决,有的上司评估后会说,我搞定,要么立即电话沟通,要么亲自去面谈,不管结果怎样,下属都很感激;有的上司怕担责不想去,明知电话不管用还要打,更有甚至电话也不敢打,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好的上司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下属才有勇气往前冲。
下属出错这么办?管理者应该洞察问题并及时纠正。第一次出错时,应立即指出来,及时带他复盘,让他认识到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如果提醒了,也给予指导了,他还继续重复同样的错误,说明他的能力或态度有问题,如果还没有调整他,继续容忍他的错误,说明他的上司在纵容他。消除错误根源是管理者的责任。
一个下属做事习惯有问题,可能是个例,一群下属做事习惯有问题,一定是团队的管理者有问题,要么是不懂管理,要么是他的习惯就这样。称职的管理者从接手团队第一天起,就会对工作有要求,也会在具体的事件中加以指导,渐渐地下属的习惯中都反应出要求的影子,越重要的事情上越突出,也是执行力的体现。
有人只关注人的工作结果,但却不关注人本身,不知道他如何做的,对错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果让他再去带人做事,结果还是不可控;有人也关注结果,但他也会关注人,关注他是如何思考和做事的,如果发生了偏离,他就会及时纠正,甚至会调整,这样就会可控,结果也会有保障。想明白了,就知道该关注什么了。
不去找你的上司?找他也没用,他帮不了你。如果一个下属这样评价,可能是下属抵触,如果许多下属都这么说,只能说这个管理者不称职,要么不懂业务,不能给出有效的指导;要么不敢担当,不敢面对问题,更不敢身体力行地去解决问题。当一个团队有这样的情绪蔓延时,说明这个团队没有执行力可谈了。
都知道做事情要有方向,也要有标准。称职的上司可以告诉你方向,也会告诉你标准,也会确认你明白了才会让你去做事;如果是他专业能力之外的,也会授权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承担责任,不会怪罪下属。不称职的上司什么都不清楚,也没有能力搞清楚,更不会去担责,只会不断地责怪下属。
现在的员工不行?有人抱怨。一,谁不行?一个团队有很多人,到底谁行谁不行?如果你不能说清楚,说明你不行。二,谁干什么不行?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果用了他的长处,他没有做好,那是真不行;如果你用他短处,那是你不行。你都说不清楚根源在哪,肯定是你不行。没能力的人在抱怨,有能力的人在做事。
能否在企业生存下去,除了专业能力之外,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能不能适应新的企业文化,适应新的沟通文化,是推动改进方案的前提;能不能和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沟通清楚,听懂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也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建议,最终认可和接受你这很关键。在沟通中适应,在适应中改进,在改进中信任。
管理的边界在哪?理论上有很多说法,不论怎样定义,都会有模糊不清的边界。能力不行或者不负责的人,总是少管或者不管,这样就会出现问题没人负责的情况;而能力强又尽责的人,总会去担当,也会主动去管理那些模糊地带上的事情。好的组织是用能人,用对人,人管事,也会有好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去管事。
管理者称职吗?一,看他忙什么。如果他知道轻重缓急,他关注的焦点不会有问题;二,看他用人。如果他识人,用人就不会错位,也清楚每个人在忙什么;三,看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实干的人会言传身教、身先士卒,带领团队解决问题,也会让团队成员在过程中成长。能够说清楚,说明你很称职,否则你失职。
有人说,没有必要那么操心,让下属做就是了,真的吗?如果是一个能力胜任,配合默契的团队,的确不用操心;如果还不熟悉团队,还不知道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如何,管理者就应该多关注,把握方向,控制关键点,同时熟悉和提升团队。该不该操心,是团队是否让你放心,不放心还不操心,说明你根本不懂管理。
谁都会遇到问题,只是不同的人对问题的感觉和态度不同。不称职的管理者经常不知道问题何时发生,出在哪里,也无从下手,任凭问题泛滥成灾;称职的管理者很敏感,发现问题及时,定位准确,也知道如何处理,即使新加入一个团队也是如此,绝不会容忍问题存在很久。看团队的问题,就知道管理者管理水平了。
遇到问题怎么办?听自己的下属讲,业务部门一堆不是,听业务部门讲,自己的部门一堆不是。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也会去说业务部门的不是,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加重部门之间的矛盾。有人也会听双方的意见,但更愿意去搞清楚问题本身,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了,也会赢得业务部门的尊重。
有人跟进吗?有啊。这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听到的对话。不太称职的管理者,问到这里,就以为正常,但结果却让你很失望;有的人还会多问一句,谁在跟?如果是他熟悉的员工,他会给出指引,是不熟悉的,还会问下去,直到让自己放心为止。跟进工作不仅仅是问一句,是要真的了解情况。
团队不行,谁的责任?如果刚刚接手,那是遗留问题,如果接手很长一段时间了,肯定是管理者的问题,人不行,管理者该调教的,也该调教完了,该调整的,也应该调整完了,工作方法和规则不对,该规范的,也该规范了。如果这些都做了,还不行,说明你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完全是瞎折腾,不配做管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