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与阿月
阿日和阿月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说是年轻,但是其实结婚也有快十年了。
阿月不是本地人,从远方嫁到阿日的小县城来。为的只是那一句,我会把你这二十多年来缺失的父爱补偿给你。阿月于是不顾家人的劝阻选择了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阿日。
阿月坚信:“我的父亲从小因为出轨而离开了我。所以我要找一个不会背叛他的男人过一生。阿日没有谈过恋爱,很单纯,所以这是最好的选择。”
刚开始,两个人也确实过得挺开心。后来,阿日和阿月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幸福似乎就这样降临在了阿日的身边。
可是渐渐的,阿日发现好像阿月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了。可是他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于是他开始去质问阿月,是不是想念大城市,嫌弃这里是个小县城?是不是看不起自己?
尽管阿月总是在否认,但是阿日却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判断。
阿月见自己的否认与解释无效后,索性也变得越来越不愿意沟通了。甚至连夫妻生活也过得很少。
这样一来,阿日就更加觉得自己的推测是对的。
终于有一次,阿日也不知道是出于报复还是真的只是酒后失控,出去找了小姐……
这件事情后来被阿月发现后,阿月觉得很难过、很伤心。她觉得自己千挑万选的,就是想找一个能够不出轨的男人。谁知道,最后还是遭到了背叛。伤心之余,她告诉阿日,自己也会出轨来与其扯平。
这一来,阿日为了不让阿月跟自己“扯平”,开始查阿月的手机,看她跟谁聊天?后来还会看阿月的行李,有没有带不该带的东西?
最终,阿月跟阿日提出了离婚。
阿月说:“出轨的人是你,为什么被查来查去的人,反而是我?我原本也想过要原谅你,可是你还没有学会爱我,就开始拼了命的控制我。你让我怎么原谅你?”
你给的是爱?还是控制?
当阿日跟我说出他的故事后,我心中其实不胜唏嘘——果然是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啊!
阿日最喜欢问我的问题就是:“老师,你觉得我老婆还爱我吗?”
我告诉他:“你觉得呢?”
他说:“我觉得不爱了。不然她不会那么狠心要提出离婚的。她从一开始就看不起我,现在我做了这样的事情,她肯定更不会爱我了。”
我问他:“你觉得她从自己的大城市嫁那么远到你们的小县城,就是为了来看不起你的吗?”
阿日说:“你这样说,我也明白。可是每当想起她对我的态度,我就总觉得不爱了。”
我继续问:“所以你觉得你拼命的查她手机,翻她的行李,她就会重新爱上你吗?”
阿日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终于,阿日说:“但是老师,我查她的话,我就不会被她骗了。不然她肯定会去外面找别的男人。如果她真的跟我扯平了,我肯定接受不了的。”
我叹了一口气,问他:“那你觉得你这样的行为是在爱她?还是在控制她?”
阿日又再次陷入了沉默。
请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做那些伤害彼此的事情了
阿日和阿月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
最常见的我们的父母。
他们总是会打着爱我们的名义,然后让我们去按他们的想法做事情。比如说,“我是因为爱你才会让你好好学习的啊”,“我是因为爱你才让你去学小提琴”等等这样的话。好像我们不听他们的话,就会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爱一样。
但是如果因为你给我的一份爱,而逼着我不得不去为你的爱做很多我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请原谅我,我感受不到你的爱,我只能感受到你的强权、你的控制!
作为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为你孩子好,还错了吗?
对不起,可能真的错了。也许你认为孩子没有好好读书会影响孩子的未来。这一点我很认可。但是我不认可的是,当孩子没有好好读书的时候,你就觉得他辜负了你的爱。好像是他故意不好好学习,是他的错!
然而我想说,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你是不是更应该关心一下为什么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学不会,还是不想学?如果是不想学,那么为什么他不想学?如果他说他不想学习的原因是看到爸爸也不喜欢学习新知识,连微信都不会玩,那么你是不是愿意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变得愿意学习新东西呢?
所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我们说别人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好好学习是很简单的事情,对方不好好学习的话就是对方的错。但是如果事情轮到自己的头上,就会觉得自己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觉得自己不能好好学习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重千斤”。
当然,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不会这样去思考问题。因为这样思考问题的话,一方面远远没有简单去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来得容易,太浪费时间了。另一方面,如果这样去思考问题,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自己身上的问题。为了避免我们自己去面对那些我们自己都没办法处理的问题,我们就会把这些问题投射到别人身上,总觉得他们理所应当能做好。如果他们做不好,也是他们的问题,与我们自己无关。
有时候这样的“爱”确实能够起到激励别人奋勇向前。但是如果你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会感到很疲惫,他也会在怀疑——你真的是在爱我吗?还是用一个“爱”的名义在控制我,进而伤害我呢?
这也是阿日一直纠结的问题:“为什么我老婆明知道我那么爱她,她还要那么狠心的离开呢?”
爱那么重,爱那么痛
阿日和阿月的案例在我的来访者中并不是个例。相反其实是很多夫妻之间共同存在的问题。一方爱得很苦,另一方却被爱得很累。
爱的很苦的那一方,她一方面觉得我爱的那么苦,你却没有像我爱你那么样的爱我,这不公平。但是即便那么不公平,我也要爱你。如果我爱你十分只能换你一分的感情,那么我便爱你一百分来换你的十分的爱。看上去,她是一个受害者。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同情,当然最先同情她的人是她自己。
可是在这样的爱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指责:“你看,你不够爱我,你对我不好。”
这种潜在的指责是在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你要对我好一点,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如果你不对我好,你怎么对得起我对你那么好呢?”
在这样的一种潜在要求下,被爱的一方其实一直是被索取的一方。这一方的人其实心里也是很委屈的。他们心里通常会想:“我也没有要你对我那么好啊。你都对我那么好了,我不对你好一点,好像我就是个坏人了。于是我只能对你好。可是这样下去,我真的好累啊。”
这种关系走到最后,就是被爱的一方不堪重负,然后索性真的就变成一个看上去很坏、很狠心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那种无止尽的控制和道德绑架。
当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分手或者离婚也几乎就成了必然。
在这样的感情关系中,双方不是因为没有爱了才彼此分开。相反,正是因为爱得太重,爱得太浓,才会爱得那么累,爱得那么痛。
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这句话真的很鸡汤,也几乎被说烂了。可是我还是得这样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在某些方面像上面说的爱得那么重的人。我们真正的内心是很缺爱的。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可是我又很想得到别人的爱!
那么怎么办呢?
我就只能通过我不停的去用我爱对方来换回对方给我的爱。哪怕这种交换是不对等的,但是我太缺爱了,我也能接受。为了得到更多的爱,我就拼命的牺牲自己,来索取别人更多的爱。
一开始这样的方式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我们想要的别人的爱的回应。但是时间长了,这种方式就会失效。于是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你看我那么爱别人,别人都不爱我。看来我真的不值得爱啊。”
在这样的结论推导下,我们更是下定决心:“下一次我要付出更多才行!”
于是一个新的,而且是动力更强的循环形成了。
在这个时候就算有人劝我们不要这样做,我们是不可能相信的。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我那么爱他,他都不爱我。我不爱他了,他不是更不会爱我了吗?”
这样的思想是不是很无解?
那么真正的解题思路在哪里?在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把得到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往往会失望。因为别人的所思所想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别人也有自己的情结和困境。所以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自己身上。
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的看看自己,我们真的是像自己以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吗?我们真的是那么不值得被爱吗?也许我们不会那么完美,但是不代表不完美的人就不是可爱的。有时候我们不也是因为别人有一颗突出来的小虎牙反而觉得更可爱吗?为什么我们对别人就能那么宽容,对自己确实那么苛刻呢?
当我们真正从内心发现我们自己的可爱之处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那么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爱了。因为我们已经能够给自己一点了。尽管一开始还不能给很多,但是我们至少已经可以自己爱自己一点了。当我们越来越爱自己的时候,我们给出去的爱也会越来越是一种不索取回报的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真正的滋养着相爱的彼此成为那一个我们都想成为的彼此!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