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蒲台位于白洋淀东南方,北接安新县,南邻任丘市;采蒲台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3000人;98%人口居住于本岛、或北岛、或南岛;采蒲台连接后塘淀、泛鱼淀、聚龙淀、前塘淀四大淀,四淀水域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
据文献史料记载,白洋淀曾黄河改道后留下的遗腹子,采蒲台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小岛,百度百科资料也是称之为“岛” 但从古至今无岛的含义无人定义过。
采蒲台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村,距今已有606年历史。据说,当时太平洋上的西藩国挑衅大明朝,最终以失败告终。西藩国派使节前来讲和,明皇把俯首称臣的败将安排到今天的白洋淀采蒲台。他们的姓氏以谐音的方式改成“郭”。在这座四面环水的高台上,郭家的先人以采集蒲草为生,渐渐的采蒲台村的名字不胫而走。
因水域辽阔,烟波浩淼,水势连天,与南方苏杭二城水乡风貌颇似。它特殊地理位置,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著名文学家孙犁的避难所。抗日使得采蒲台有着刚强血性的一面。大前街的烈士祠,供奉着几十位为国捐躯的采蒲台籍民族英雄的铮铮铁骨。孙犁的小说《采蒲台》和《采蒲台的苇》、雁翎队、烈士祠、电视剧《螃蟹洼》、千里堤、悠长的胡同等是采蒲台的标签。
大前街的烈士祠
纵横交错,只能容纳两个人过的胡同
鸬鹚捕鱼
用芦苇编制的席子
六百多年来,村里人以捕鱼,蒲草,芦苇为生,几百年来,四面环水,犹如一个孤岛,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如果不是因为近几年村里与外界通了路,封闭隔绝的日子到现在恐怕还在继续,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应该还是自行车。
如今,年轻人都几乎离开村子,出去创业或者打工,村里反而成了老人的天堂,在那些狭窄,深深的巷子里,继续干着已经干了一辈子的织席,碾苇的的生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各处大放异彩,而采蒲台那些长满青苔的巷子,快要倒塌的墙头,闲置的破旧民房,与这个世界是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而如今,雄安新区建立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老少儿童的耳朵里。
对于这个经历了六百年洗礼的古老村庄,又将迎来怎样的明天呢?
对于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心里的那种滋味,我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果可以,希望你可以去这个村子看看,也许你能感受一些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