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文摘杂文
毁灭我们的,一定是我们热爱的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毁灭我们的,一定是我们热爱的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作者: 书影集散地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09:20 被阅读0次

整本书给我们传达的最基本的观点就是:

网络、电视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有它的好处,

但糟糕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1、媒介的改变注定带来的变化

最开始,我们通过书本、报纸、广播获取信息,公众人物被人熟悉,是因为他们的文字,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貌。

可随着电视、网络、短视频出现,这时语言和文字的功能作用被一点点弱化下去。

如果我提到:爱因斯坦,首先进入你脑海的是否是那张照片上的脸。而至于他们说过些什么,有什么著作,你可能要思索一下。

这就是思维方法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就像你不能用古代的烽火台来传达一首《静夜思》。

2、媒介如何重新定义世界?

人们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事物和过程,都会受到语言中的语法特征的影响。

这些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我们不妨用钟表的出现为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强大但无声的力量。

分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钟表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现在拘役于时间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了。

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把钟表这样的技艺引入文化,不仅仅是人类对时间的约束力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那么理解这些隐喻就会容易多了。

3、阅读或学习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习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

首先我们看看一个合格的学习者,需要哪些能力:

1. 应该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基本不动;

2. 必须学会注意书本上文字的形状,才能了解这些形状所代表的意思;

3. 具有理性思维,要分辨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之间的逻辑;

4. 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根据语气去判断作者对于所写内容的态度;

5. 还要具有评判能力,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6.更重要的是,你要接受一个抽象的世界。

书本中的世界,一个段落和另一个段落,都应该是彼此相连、前后贯通的,都属于同一思想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大多来自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一样。

可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网络慢慢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4、网络流行语的出现

重要的新媒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话语的结构,就像网络会带来网络用语,比如:“有钱任性、真香、然并卵、何弃疗”这些词的出现。

符号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达到一个临界点。

当然,每一种思想的新工具的诞生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所以我们并不是在一昧的攻击电视和网络,只是要警惕这种变化。

5、广告策略的改变

在广告夸大泛滥的今天,我们很难相信,广告最开始出现是被被看作一项严肃而理性的事业,其目的是用文字形式传播信息、发表主张。

后来插图和照片大量侵入,比如温馨的一家人,微笑的宝宝……

再接着就是无主题语言的使用,现在的广告大部分都是这种类型。

比如: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别人看到你的成就,我们看到你的奋斗:

装得下,世界都是你的;

……

广告的改变暗含的意思就是:广告商们已不再期待顾客的理性选择

广告成为一种半是心理学半是美学的学问。

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广告把企业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引向了设法使消费者感觉产品有价值。

6、深入阅读被碎片化的信息替代

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信息,有些共同的特点,比如:

1. 标题耸人听闻、结构零散。

2. 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

3. 前后信息没有任何关联。

我们在追求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

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7、图片对我们理解世界的影响

当我们试图用图片代替文字时,一些问题出现了。

图片无法提供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除非我们自己用语言把图像转换成观点。

摄影本身无法再现无形的、遥远的、内在的和抽象的一切。

它无法表现“人”,只能表现“一个人”;

不能表现“树”,只能表现“一棵树”。

我们只能拍下某时某地的个别片断。

图片也不能表现表现“真理”“荣誉”“爱情”“谬误”这些抽象的概念。

图片只能把世界再现为一系列破碎的事件。

8、短视频的出现

短视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然,它完全符合吸引大众的因素:

1. 以简短为宜;

2. 不要让观众有精神紧张之感;

3. 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

4. 观看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

它们并不想提醒观众某条信息有严肃的内涵,否则观众在播完视频后必定还要继续思考,这样就会妨碍他们观看下一条视频。

其实,观众并没有什么机会分出几秒钟进行一些思考,因为屏幕上的图像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

这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知道,这是娱乐,而不是信息。

我们不能失去判断信息的能力。

不能有:“不好笑的东西不值得关注”的可怕错觉。

无知是可以补救的,切忌把无知当成知识。

9、电视和网络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

电影、唱片和广播都明确以娱乐为目的。

但电视和网络与它们不同,因为电视包容了话语的所有形式。

没人会为了了解政府的政策而去电影院,也没人会为了知道天气情况而去买唱片。

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切,甚至更多。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视会对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于是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

很多时候新媒介的出现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比如:

汽车是速度更快的马;

电灯是功率更大的蜡烛。

那么,电视是否能扩展文字文化?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

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娱乐的主要目的是取悦观众,它需要的是掌声,而不是反思。

当然绝不是说电视不能用来表现清晰的语言和思考过程,只是非常困难。

10、观点还是情绪

许多人对待网络上的事情,看到一些言论,习惯立刻站队,成为键盘侠。当有新的证据爆出,大的风向改变,或许又会立刻转换阵营。

这时你发表的内容,到底是“观点”还是“情绪”?

11、奥威尔和赫胥黎的预言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奥威尔认为

政府会通过赤裸裸的压制来控制信息的流动,特别是通过禁书的方式,他的猜测是非常合理的。

信息是思想的火药,所以审查者们才需要熄灭点燃的炸药。

专制者们认为民众清楚地知道严肃话语和娱乐之间的差别,并且会在意这种差别,因而审查制度就是他们对付某些严肃话语的方法。

赫胥黎认为

社会将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而不是戴着镣铐一路哀歌。

它让我们看到的是使信息简单化的一种媒介,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为娱乐。

公众沉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娱乐消遣中,早已失去了感知能力,为了这样的公众,处心积虑掩盖事实显然是多此一举。

12、如何解决这种困境?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需要什么解决方法;其次,也许根本不存在什么解决方法。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离不开现在的媒介,媒介也不会停止使用。

或许我们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

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的那样: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相关文章

  • 《娱乐至死》 第十周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媒介即隐喻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

  • 活埋 风清扬 原创

    活埋 风清扬原创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 1 ...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美] 尼尔·波兹曼 专家媒体推荐 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

  • 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附pdf电子书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 豆瓣评分 8.4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

  • 警醒!切勿娱乐至死

    昨天4月26日,上午,终于把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听完 初版于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

  • 事关死亡—读《娱乐至死》和《一九八四》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乔治·奥威尔《一...

  • 《娱乐至死》书评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扼杀了什么? 最近看完的书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周围的不少人都曾经读过这本书,简而言...

  • 2019年,从上厕所不玩手机开始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除了时代不同,人类发...

  • 2018.02.23

    娱乐至死 [美]尼尔·波兹曼 1985出版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理智的人适应环...

  • 毁灭我们的,一定是我们热爱的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整本书给我们传达的最基本的观点就是: 网络、电视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有它的好处, 但糟糕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毁灭我们的,一定是我们热爱的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gj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