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惰、停滞的时光常常是因为没有在deadline前需要做完的急事。在这段或长或短的时光里,可以选择做任何你喜欢做的事,有大片奢侈的空余去仔细享受那种乐趣。然而,过不了多久,你会生疑、犹豫、失望,种种阻止你尽情享受的情绪扑面而来,陷入对往事(或对未达到内心要求的自己)的后悔、惭愧中。
突然多了空闲,就好像所有在忙碌时暂时被压抑的情感张牙舞爪地全部扑过来追着,一旦招架不住,就会被淹没。本来满心欢喜地休息,既不尽兴,也纯属浪费时间。
当然,这个情况并不是每一次空闲时都会遇到。但,加以小心这个陷阱没错,如若没有外界迫使的截止期限,偶尔稍稍定个计划,会适当遏制此类状态的发生。
以上是三年前,我在还没接触到“心流”概念(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前写的。那个时候,便隐约觉得“空闲”其实是带着假面的陷阱,表面上暂且获得完全的解脱,无要紧事,吃喝玩乐,时间一长,反而会变得更加颓然。而在专注做事(看书、写文,或是研究某样感兴趣的事物)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思绪是活的,也更容易萌发平时忽略的点子。最重要的是,在做事时,处于对自己比较满意的时刻。
或许这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秘密,在持续不断的学习、沉浸、输出中,拓宽自己的边界,积累技能。同时,在得到良好反馈后,更有动力去做事。这时,“工作”或“学习”便不是苦役,相反,是获得快乐的关键。
分享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写的一书《专注的快乐》的部分摘录,从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概念。
“当你做事的动机是因为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此时才是精神熵的最高点。”
“注意每天所做之事,并体验在不同活动、场合时段的感受。”
“回顾当天活动及影响情绪事项,增加获得高分活动,递减其余得分低的活动。”
“日常律动的主要特质是时而孤独,时而群聚。研究发现,人在孤单时会情绪低落,有人相伴则较有活力。”
“人类在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时,最能感受到心流。产生心流的活动多具有明确目标,清楚规则和及时反馈的特征。这些都是使我们注意力得以集中,技能得以发挥的几项外在条件。”
“没有梦想,没有风险,生活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不论行动的目的是出自内在动机(自愿)还是外在动机(被迫),都比漫无目的的行动来得好。”
“生存就是在行动,感觉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体验的内涵决定我们生活的品质。如何分配或投资时间,成为个人最重要决定。”
“一个人的积极、坚毅及警觉程度,取决于他做什么——面对越艰难的任务,这些情绪越是强烈;一旦任务失败或志不在此,这些情绪也就变得薄弱。当我们自觉、积极、坚强时,也比较可能感到快乐。因此,在决定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刻,你也决定自己快乐的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