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兴起了互联网行业, 同时兴起了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同时也带火了“产品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因为兴趣使然,最近也在学习产品相关的知识,发现,所谓的产品思维一直都是我们HR所要修炼和提升的;
我理解的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比用户更加明白需求的(详情请百度乔布斯说的用户不明白自己的需求),然后把idea变的可行落地及实现,从而产生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很多转行于产品经理的同事,会经常被说,套路和技能会了,就是不会产品思维,或者换句话说,没有产品的敏感度。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一定懂这么多套路,但是一定有产品思维,这是这个乍看上去并没有那么高门槛的职业的强大区分度;关于产品思维,网上也有各种概念,我觉的就是为了做更好产品而拥有的独特的认知思考模型和敏感度;当然,HR工作笼统概念上面也是产品经理,只是我们的产品是人,更加多变难以满足需求的产品工作而已;我觉得优秀的HR产品经理有如下思维:

主人翁心态(产品经理心态),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有自我主见和看法而不是一味执行,并且切切实实的和产品谈恋爱,对自己所有的产品如数家珍。同理,一个优秀的HR,对待自己的事务,不会仅仅是执行,会认真的思考,站在HR角度和公司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并且和每个候选人和同事都成为好朋友,形成非正式组织,对相关的信息会进行归档和整理;推荐的练习方式:先从自身部门入手,逆推部门的战略,再结合别的部门内岗位的工作,最后对每个部门整体战略和公司战略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会真切的了解公司的战略,站在更高的认知上面思考问题;
产品敏感度: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从来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部分优秀的产品经理,看到一款有特点的产品,都会亲身去体验去做测评,有了自己看法再去网上看别人的看法,就会对产品有更深的认识。同理,HR一定要保持HR的敏感度,管中窥豹的能力不可或缺,从异常的人事物中能推测相关的内容,并对行业内独特的HR事件和知识进行研究和内化;
情绪把握能力:好的产品经理就是能调动用户情绪的能力,有些满足用户的痛点,有些满足用户的爽点,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情绪路径上面,有个不错的体验;HR不仅仅接触的是被动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把握情绪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访谈、座谈的过程中,把握同事或者候选人的情绪,现场临时做出一些互动和改变,并看出背后的动机、原理、性格特质或者胜任力模型,才是难能可贵的;
系统性思维:产品经理经常碰到非常大的系统,咋么拆分成小系统小功能,相互之间又有交互而不重复冗余,对于产品经理的系统性思维要求非常高,大概就是心有丘壑的感觉。同理,HR,特别是项目性质较多的HR,如果做好项目中各个人事物料法环的配合,系统性思维真的不可或缺;当然,系统性思维有很多辅助工具,比如5个为什么,SWOT分析,SMART原则之类的皆可;
时间管理能力:产品的单子也是堆得满满的, 一个压力大的HR也是任务堆得满满的, 如何快速找到第一象限的任务,是对HR非常大的挑战,更何况除了生活,每日的学习和提升还不可或缺,事情没有做完的一天,但是每天的工作都要做掉那个最最重要的那个;
不断试错和抗压的能力:没有哪个产品上线就是佳品的, 只有不断的通过内测和外测,慢慢打磨成相应的优秀的产品的, 同样,也没有那个HR一上来就是一个出色的HR的,多做多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真理,但是错过之后如何总结结论,下次不但不犯同时能提前做好风险规避;

黑猫白猫,都是好猫:经常碰到有些产品的候选人,Axure、墨刀、skech技能我样样都通,BRD、MRD、PRD文档、竞品分析报告、用户调研说写就写,但还不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但这个只是技能,技能只是拿来用,咋么顺手咋么来。HR行业也是,光绩效工具,咨询能给出N种看上去很有专业度的工具,但是做绩效,不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效率和敬业度么?总而言之,学习和了解各种工具没有坏处,但是更加明确的应该是让工具服务于实际业务,而非被工具所劳累,之前一位培训的同事讲的我非常认同,能用ppt做完的修图,我为什么要打开PS去做呢,又浪费时间。
总而言之,HR就是让“选育用留”更加高效和合理,各位同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