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润老师“五分钟商学院”第十三周的第一篇学习笔记:美国有没有“互联网思维”?
图片源自五分钟商学院首先,请看图。中国双十一,美国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
美国-黑色星期五 中国-双十一为什么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美国,人们会凌晨去实体店排队,而互联网不如美国发达的中国,却在2016年“双十一”一天的购物,包裹就超过了10亿件?
是美国政府故意不搞互联网,保护实体经济吗?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今天如此巨大的区别?
刘润老师告诉我们,中美的互联网,不是谁跟更先进的问题,而是,两者本身就非常不同。
第一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的不同。
美国:地广人稀,人工昂贵。快递员开车送快递,送完一家,到下一家要看半小时的车。人口少,人工价格高。
中国:居住密集,人工便宜。快递员只需要一个电驴,就可以在邻近的几个小区内挨家挨户送快递;人口众多,以前很多人在工厂打工,而现在,很多劳动力从工厂出来变成了快递员。
*思考:中国电商的模式,从物流的角度思考,还能维持多久?
我们在“人口抚养比”一课中了解到一个事实:中国的劳动力,一代比一代少,人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
未来,在人口本来就大幅度减少的90后,00后中,能找到多少人来做快递员?
即便可以找到足够的快递员,现在购买一件商品需要6元快递费,我们都能接受,将来购买一件产品需要60元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线上购物?
这或许就是京东布置无人机送货的根本原因,用人工智能,替代成本上升的人工。在今天看来,成本太高,但是从长远来看,或许真的有巨大优势。
第二地产(流量成本)不同。
美国:房价相对稳定,线上线下的流量成本没有巨大的差异。
中国:地产成本从97年开始攀升,导致商业地产过热,因此实体店的租金非常昂贵。实体店要赚钱,收益必须大于流量成本,而租金就是流量成本最重要的部分。
线上店,在这个高房价的特殊背景下,没有实体店如此高的成本流量,具有极大的优势。
思考:中国电商的模式,从流量成本的角度思考,还能维持多久?
如果地产持续膨胀,线下店的租金成本逐年升高,商家必然会放弃线下经营,供应不变,但需求下降,租金就会下跌。
同样,店面都纷纷开到线上,消费者要面对成千上万的选择,每一家店面想要脱颖而出,都变得及其困难,线上的流量成本,必定增加。
这样一来,线上便宜,线下贵的平衡,又会被重新打破,并且在市场的作用下,不断调整,形成全新的局面。这就如刘润老师所说,电商,从来都不是更好的商业模式。
第三人口结构的不同。
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人口的游戏,人口越多,互联网效应就越明显,边际成本才能被降的更低。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五倍,所以中国的企业,才有可能把价量之称的砝码,拨到量的极致,比如名创优品。
思考:中国电商的模式,从人口的角度思考,还能维持多久?
人口红利一过,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就要发生改变,企业还是要依靠内力生存,终究要回归商业本质。
第四效率的不同。
美国:零售业非常成熟。沃尔玛,Costco,梅西百货,毛利低,运行效率极高。
中国:零售业效率极低。大量零售企业依靠信息不对称赚钱。互联网出现后,拿起倍率之刀,干掉了太多信息不队称,对传统零售冲击巨大。
思考:中国电商的模式,从效率的角度思考,还能维持多久?
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太多的商机,随着万众创业火热的进行,信息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逐渐趋向透明。这时,机会就会相对减少,竞争就变得更加激烈。
总结:
因为国情不一样,中美互联网的特质也不一样,所以,没有谁更先进之说。
在中国,电商一定不会消失,正如传统零售也不会彻底消失一样。商家需要思考的是,哪些销售更适合线上,哪些更适合线下?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线上或者线下渠道的优势,特点,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客户体验?
老师精彩点评:
*道,就是规律。逻辑,就是对规律的理解。逻辑会错,因为我们的理解补什么课,但规律永远不会错。学习商业逻辑,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他的逻辑,真的解释了规律吗?
*线下效率高,就可以不畏惧互联网。
*商业的发展,是无数要素动态均衡的结果。
*学会看情况。情况,就是逻辑,或者说规律运用的边界和条件。
如果觉得好,点个赞再走呗!
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参考小丫Stella“五分钟商学院”学习笔记汇总查看更多内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