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里讲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务而活着。
在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
四十多年前,徐家还是有钱的土财主,福贵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妻子的贤惠,母亲的知理,儿女的烂漫也并没有唤回他堕落的心。
他留宿妓院贪恋赌博,不听劝。直到家产败光,气死亲爹,气得老丈人接走妻儿,沦落为穷苦的佃户,才后悔当初的荒诞行为,才后悔没有好好孝顺父母疼爱妻儿。人就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知后悔。
不过还好,人只要活着就有盼头。他们熬过来了,终于熬到了一家团聚。可惜,喜悦只是暂时的。一家团聚,母亲病倒,在去进城请大夫的路上,被抓了壮丁。
从此,过上了亡命天涯的战场生活。枪林弹雨和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并没有把他斗垮。因为他始终有一个信念:要回家!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回来了。只是母亲死了,女儿遭难了。不过还好,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
土改虽然让他的生活有了盼头,但要供儿子上学唯有送走聋哑的女儿,他选择了后者。“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知道当时他们历经了怎样的心理斗争。不过好在后面又团聚了。先后从人民公社到文化大革命,妻子得了重病,儿子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几乎让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崩溃。
不过还好,女儿的出嫁让阴暗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一丝光明。只是这光明太微弱了,女儿难产死亡了,让他们再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儿女的双亡,让妻子再也承受不住了,终随了他们去。生活到这里已经很艰难了,但他还有女婿和外孙,他还得继续活着。
女婿的不幸遇难,他只能和外孙相依为命。可命运再次捉弄于他,连唯一的外孙也收走了。
从此孤身一人的他,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任何可担心的了。想着送走了身边所有的亲人,他已经了无牵挂。用他的话说,就算是死也很踏实了。
想来他这一辈子,刚开始还算风光,后面越来越潦倒。用原文中的话说,虽然越来越没出息,但寿命长。
最后,他跟他的老牛一起活成了人们口中的“两个老不死”的。
活着,就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这一生会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就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好好珍惜眼前拥有的。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写到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终会过去……
人生充满了眼泪和苦难,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哪怕是在绝望和风雨面前也要努力找寻希望,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务而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