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给教师
全人之美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 今日演讲

全人之美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 今日演讲

作者: 魏智渊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14:00 被阅读216次

    这是今天上午(2018年3月17日)我在全人之美课程联盟会议上的演讲,演讲稿同步发出,敬请批评。

    我们总是习惯于给人贴标签。例如,我身上就有一个标签,叫「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最近五年,我研究过许多领域,唯独没有研究过一个叫「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域。所以,我经常被迫回答一些我认为问错了的问题,例如——

    一个老师,究竟要做怎样的准备,才能适应全人之美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呢?

    1

    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检讨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逻辑前提。

    在刚才的表述中,至少隐含了一条假设:

    只有教师准备好了或足够优秀,才能执行全人之美课程。概括一下,叫「教师先于课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修正一下假设,不是「教师先于课程」,而是「课程先于教师」。课程先于教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课程比教师重要」,一层是「教师通过课程发展」。

    为什么说课程比教师重要呢?

    我举个例子,如果把教师比喻成厨师,那么,如果你的材料只有土豆(课文),然后,厨师们天天聚在一起研究土豆的作法,研究一辈子,进展甚微,出现了两个结果:一是学生营养不良;二是学生厌恶土豆。然后,摆在我们面前就有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尽可能地通过烹饪保持土豆的营养?二是怎么在不损失营养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土豆的风味?换句话说,怎么通过一篇篇课文完成语文训练,怎么让孩子喜欢语文课?

    在这里,提问方式是不正确的,问题成了:怎么烧好土豆,尽可能保持土豆的营养与风味?

    实际上,正确的问题可能是:怎么确保学生身体的营养需要?

    这样,我们就能够跳出土豆思维,引黄瓜进来,西红柿进来,大大地增加菜品的数量和品种。菜品丰富了,营养均衡了,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你会发现,厨师不只会做土豆了,他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做各种不同的菜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会不断地迭代,进化。

    应试教育是什么?是以削弱学生生命的丰富性为代价的。

    全人之美课程有可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它可能蕴含着两次解放,或者说两波红利。

    第一波,是以品种和数量为特征的。有人问我,怎么把晨诵上好?怎么进行整本书共读?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要首先要问的是,每一周,每一个学期,每一年,你们学校或班级的孩子,晨诵了多少首诗歌?读了多少本书?在这里,教师发展的关键,不是如何深刻地理解一首诗歌或一本书,而是让孩子们爱上诗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并通过研究一些技巧,促成数量上的突飞猛进。怎么解决数量和热爱的问题,就是这一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以新港实验学校为例,最近几年,每一个一年级,都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什么?不是因为教师越来越优秀,因为每个一年级都是以新教师为主,而是课程整体上越来越成熟。很自然地,是课程推动着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而不是反过来的。因为反过来意味着,等教师成熟了,学校才能进步。

    第二波红利,则是在精确写作、审辩式思维、名著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突破,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深度学习。第一波红利重在课程的宽度,这一波红利重在课程的深度。这一轮课程,相对而言,比较依赖老师的个人素养,但在课程中修炼,仍然是专业发展的最快的路径。

    在今天,运城国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释放第二波红利的问题。而全人之美课程刚起步的学校,则面临的是第一波红利如何释放的问题。

    2

    概括一下刚才的意思,我的观点是,不是「教师先于课程」,而是「课程先于教师」。我是澄清一下问题可能隐含的前提,那么,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

    一个老师,究竟要做怎样的准备,才能适应全人之美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呢?

    有人很自然地说,多读些书吧!

    所以,经常有人留言给我:魏老师,请给我推荐几本书吧!

    很少有人意识到,以阅读来促进专业发展,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相当于你生病了,给医生留言说:

    「请给我开一点药吧?」

    医生说:「我怎么知道开什么药?」

    「你不是医生吗?你感觉到什么药比较好,就给我开什么药吧。」

    我们总觉得,一个人要读很多很多的书,才会成为一名好老师。现在当然又加了一条,要读经典的书,所谓的「根本书籍」。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书籍,会形成更好的知识结构啊。如果我这样讲给你,你当然会觉得非常有道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你不知道要读什么书。

    给你全世界最好的书单,多数人也坚持不下来。

    勉强能坚持的,发现许多书根本读不懂,读不透。

    好不容易读懂了一批书,却发现在实践中,没有什么用。

    有时候,好不容易获得了一把锤子,周围却没有钉子。

    以博览群书、研读经典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一种学院派思维,根植于人文时代的贵族传统中。

    打个比方,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暴力街区,时刻面临着被欺凌的危险。这时候有人告诉你,你要修炼中国武术来保护自己。怎么修炼呢?先要练好基本功,从挑水劈柴开始吧,先来个三年左右;然后,再修习内功,调理气息,这好歹得五年吧……问题是,你能活到那个时候吗?恐怕,水还没挑完,你就已经怀疑人生了。

    老司机会告诉你,别傻了,你先要确保自己活下来啊!所以,第一步,你得学会如何识别和防范危险,君子水立危墙之下。第二步,一旦躲不过,就要有抗挨打的能力。第三步:你要学会一些基本的防身术,甚至携带必要的哪怕是辣椒水这样的工具。这以后,你再考虑怎么长远打算。怎么长远打算呢?你要练习的,不是中国武术,那是修身养性用的,你真正要学习的,是对抗技术,从一对一到一对多,这叫「无限制格斗」。

    新老师上岗,这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暴力街区」,那么,他首先要做什么?是扔一堆书让他读吗?

    当然不是。

    他首先要活下来。

    哪些事不能做,哪些风险要防范?这是首先要学习的。例如,你做哪些事,有可能导致家长的投诉?你不做哪些事,有可能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等等。

    你还要考虑,应该建立怎样的程序来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致富,先修路」,解决了上述问题,你接下来要修炼的,仍然是无限制格斗。换句话说,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自我练习。

    这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所谓的教师发展,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自我进化。

    不是以阅读为中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然而,你知道你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吗?

    3

    对问题的定义,将决定你是一个经验型的问题解决者,还是一个专业型的问题解决者。

    (大多数人两者都不是,而是「路径依赖者」,循常规而行,不加反思。)

    例如,你要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那么,你就要对你面临的问题进行定义。例如,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面临如下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动机,怎么办?

    2.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3.学生写作时情感虚假,怎么办?

    ……

    然后,我们会生成一些解决方案。

    那么,南明写作课的研究,提出的是如下问题:

    1.当学生离开学校后,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究竟需要怎样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2.这种写作能力究竟是什么?它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以怎样的方式组织成了他的经验?

    3.怎样设计有效的训练,帮助学生构筑这种经验?

    ……

    显然,这背后涉及到一组专业知识:课程与教学论、认知心理学、写作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等。

    这背后更涉及到你处理这组专业知识的思维框架,尤其是反思性思维水平。

    最后,还涉及到你的知识观、信念及价值观系统。

    经验型的问题解决者,高度依赖于情境;而专业型的问题解决者,则会依赖情境而超越情境,进入到形式化思考,以此来提升经验的深度程度。就像无限制格斗,如果只是拘囿于情境,那么顶多是个街头小混混,要成为格斗家甚至大师,就必须在形式化的层面研究格斗本身,这就是一种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科学训练。

    一位老师,他知道怎么跟家长沟通,能让家长很舒服;他知道怎么跟孩子打交道,能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同时让他努力学习;他知道怎么讲课有意思,能吸引学生;等等。一般情况下,这已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了。但是,六年下来,他的班级,可能比别的班级发展得好一些,但是,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一个专业的教师就可能不同。

    那么,究竟怎样摆脱经验主义限制,迈向专业主义呢?

    我想,这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摆脱经验的限制,本质上是摆脱自我的限制。而摆脱自我限制的唯一办法,就是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

    用一句话来概括:寻找并建立高价值的连接

    例如,有意识地追踪相关领域的最优秀的成果,就是一种高价值连接。与相关领域出色的专家或教师建立关系,哪怕是单方面的聆听关系,也是一种高价值连接。与同事、学生不断地建立共同体的关系,也是一种高价值的连接。

     全人之美课程联盟,其本质就是一种高效且高价值的连接方式,学校内部,学校之间,如何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每一个教师,如何利用这种网络以及各种可能的连接,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获得飞跃,可能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任务。

    最后,预祝全人之美联盟大会获得成功,期待全人之美联盟最终能够成人之美。

    谢谢大家!

    (全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人之美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 | 今日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kj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