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作者: 山东田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6:15 被阅读95次

我年轻时,一次出差发现非常漂亮胸针,价格只有几十块钱,于是买了送给我老婆。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戴在胸前也确实好看,但很快发现上衣与胸针不相配,于是又买新上衣与之匹配,裤子又不匹套,买裤子,鞋子不匹配,买鞋子。手包不匹配,又买了一个新包包。首饰不匹配,又买新首饰。一个十几块钱的胸针,花了上万块钱的衣服、包包、首饰与之匹配,仍不满足,就差把我也匹配了。

三十年后,女儿出嫁时,老婆提议换个高档饭桌和电视机,当时饭桌和电视是用了很久的,马上淘汰了旧的换成新的,又发现窗帘、沙发、床与客厅餐厅的新电视新饭桌不匹配,于是又都换了,邻居建议我们搬出去住几个月,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我们没采纳其建议。

我发现不仅仅我们这样,同事、朋友以及身边的人几乎都这样,我原来的司机搬进新房时,原有的家俱、家电等所有的物品几乎全换了,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凡搬新房子的都这样。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这叫狄德罗效应

有一天,朋友送给丹尼斯·狄德罗(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一件质地精良、工考究的丝绒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当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总觉得与高贵的睡袍不匹配。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家里的旧东西先后更新,书房、地毯、睡床等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狄德罗效应告诉我们:相信我可以配得上华贵的袍子。在这里我把“狄德罗的袍子”看做是更高更好的追求。只有树立了理想抱负的时候,才会有勇气逼着自己摆脱现状,去积极追求更好的生活,才会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狄德罗效应告诉我们:大多数人一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完善目标。先有了“袍子”,再换“沙发”、“地毯”,最后换“房子”,为自己建立一个逐步上升的目标等级。美好的生活就这样逐步地实现了。

狄德罗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够满足。尤其现代物质非常丰富,不节制欲望,必然会产生新的更多痛苦和烦恼。

苏格拉底曾对弟子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生活就象喝酒不可不醉,喝了半天没有一点酒意,还不如喝水,还省钱。但,也不能喝醉,尤其不能太醉。

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黄永玉先生图意兼评韩贤锐先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繁华易逝》

    不醉无趣,太醉则俗;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半醒半醉,正是我辈。

  •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不醉与太醉这种状态是最好的,太醉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不醉又没有那种意境!

  •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我年轻时,一次出差发现非常漂亮胸针,价格只有几十块钱,于是买了送给我老婆。 戴在胸前也确实好看,但很快发现上衣与胸...

  •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在废纸上画着玩,人物还没学过,线条不咋样,就觉得画老头挺好玩。 这句话,可以给爱酒的朋友当座右铭了。

  • 七不可

    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酒合一,水乳交融。太醉,胡话连篇,丑...

  • 处事之道

    一、中庸之道,做人七律: 1、“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好处,太醉,失言失礼伤己伤人。 2、“饭...

  • 不可,不可……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酒合一,水乳交融; 太醉,胡话连篇,丑态百出,...

  • 傲骨

    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饭,不可不饱,不可太饱。 人,不可不防,不可太防。 己,不可不圆,不可太圆。 事,不可不...

  • 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喝酒,要刚刚好。 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酒合一,水乳交融。 太醉,胡话连篇,丑态百出,失...

  • 水至清则无鱼,人过精则无友

    人生有度方坦然—— 一个“度”字,教你做人!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kj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