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在上网的时候,平台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来给我们推送内容,本书讲的就是推送背后的程序,逻辑,和算法。
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用户之前的操作,给用户画像,贴上诸多标签,在之后的用户互动中不断地调整,精细化,特征越来越具体,标签越来越详细,画像越来越准确,推送就会越来越精准。
但是我们之前不了解的是,在推送的过程中,平台不会只给用户推送喜欢的内容,而是在保持用户长期留存量的前提下,阶段性的给用户推送一些用户标签外的内容,看用户的反应,这样一点一点的扩大对用户的兴趣面的了解,总的来说就是先单点突破,然后逐渐扩展范围,总之算法的不断进化都是在互动中进行的。
当然在这当中也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平台只看数据,所以会为了KPI想尽一切办法,但有的真正以顾客为本的平台则会最先考虑顾客的感受,总之KPI不能说明一切,其实所有行业都是这样,显性的数据不能说明一切,有时候隐藏着的感受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时候顾客离开了都不知道为什么的原因。
书中还有不少在内容推荐背后的不为人知的事,不一一叙述,做为了解,本书值得快速一刷,最后分享一个我认为本书最具价值的观点:
很多人对平台推荐内容有点不爽,因为被推荐的时候不免有点被控制的感觉,觉得“你一个破机器,凭啥替我决定我该看啥呢?”,其实控制我们的不是系统的算法,而且我们自己的认知范围,认知范围决定了我们本能的点击动作,如果不突破自己的认知范围,就算给咱推荐专业内容,学术文章,可是咱还是本能的点了娱乐新闻,作者在书中有个真实案例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一日聚餐,席间A君说:“你们这个不行啊,老是给我推娱乐八卦,应该多给我推荐一些行业观点、深度分析之类的内容。”
B君道:“好好好,把你的用户ID给我,我查询一下,看看推荐算法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半晌,剧情反转。
B君朗朗道:“下午1点半,刷新一次,给你推荐了3条行业资讯、2条体育资讯、1条娱乐八卦,你点了娱乐八卦。下午2点半,刷新三次,你点击了1条行业资讯、3条娱乐八卦。下午3点,刷新……”
众人相视爆笑,终结谈话,定论:“本我超越了超我。”
总结:算法也好,系统也好,互联网也好,只是人类工具的一种,充其量是个高级工具,工具是没有对错的,想要改变现状,提升认知水平才是根本。当今时代变化太快,如果我们努力追求那些每天都在变的东西,是很难追的上的,何况咱也不是跑的最快的一批人,想要不被世界抛弃,更好的办法是回过头来提升那些核心的不会变的元能力,比如认知水平,比如学习力,判断力等,这些能力强了,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正如九阳神功里所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强来他自横,我自一口真气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