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职业背后的故事——《机长的一万天》读后
《机长的一万天》这本书,记录了田口美贵夫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他把乘客最常问到、最想知道的一些关于飞行员的故事,都写在了这本书中。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乘客们了解现代客机的运行方式、乘务员的想法以及工作内容等。作者田口美贵夫,从1971年开始在日本某航空公司担任机长,一直到2003年退休。在三十余年、一万天的飞行生涯中,从没有出过航空事故,曾主要负责东南亚航线、欧洲航线。他曾担任天皇一家和前首相海部俊树等知名人士乘坐的 VIP 航班的机长。
书名里的“机长”,指的就是本书作者田口美贵夫。他从1971年开始在日本某航空公司担任机长,一直到2003年退休,这期间三十余年、一万天的飞行生涯中,从没有出过航空事故,还担任过日本天皇夫妇、皇子等重要人物专机的机长。这本书就是他对自己这三十多年机长生涯的回顾,里面有很多关于这个职业的有趣故事。
国际民航组织就规定,飞行员在工作中必须说英语。1997年,韩国一架飞机就撞上了飞机场附近的山,造成228人遇难。事后找到黑匣子调查发现,事发之前飞机已经出现了事故的征兆。在这架飞机坠毁前,其他机组成员多次提醒过机长咱们的飞机可能有点问题,但因为韩国人和上级说话口气都非常委婉,几乎到了在暗示的程度,而那天机长又非常疲惫,根本没有听出来其他机组成员的言外之意,所以才造成了悲剧。
在日本有规定,机长和副驾驶在空中吃饭的时候,必须吃不同的人准备的不同种类的食物。不能吃同样的食物,不能吃同一个人准备的食物,不能同时吃饭,这些看似奇怪的规定,背后都是为了避免食物中毒,造成飞行员全都无法工作的情况。上厕所也是一样,虽然两个飞行员不能同时驾驶飞机,但一个人在驾驶的时候,另一个人也是必须在场的。如果其中有人要去卫生间,另一个飞行员必须佩戴好氧气面罩,以免这短短几分钟时间发生危险。
飞行员之间的对话,有两句特别高频,第一句是“手册怎么说的”,第二句是“这个操作有依据吗”。对于飞行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熟悉所有操作规则,并且熟练到要可以不假思索、立刻执行的程度。“让你怎么飞,你就怎么飞”,几乎是所有飞行员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都会听到的话,这是因为能够被飞行员手册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规定下来的,都是经过实践检验、有过经验教训的成熟方案。不按照规定方案驾驶,即使最终结果不错,其实也是重大的冒险。
无论你乘坐哪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飞机起飞之前都会播放一段《飞机安全须知》,其中一定会提到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比如“遇到意外氧气面罩会自动脱落,您需要先给自己戴好,再帮助他人戴好”之类的提示。在万米高空以上,如果控制气压的装置出现故障,只需要10秒左右,乘客就会失去意识,所以,你如果不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和你都会遇到危险。从氧气面罩脱落下来的那一刻开始,飞行员就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存储的氧气耗光之前,飞行员必须迅速把飞机降到三千到四千米的高度,这是能让人勉强维持正常呼吸的安全高度。
飞行员是一种不能“手生”的职业,不管是国际民航组织,还是不同国家的不同航空公司,都有类似“飞行员一段时间没有驾驶飞机,必须重新考核”这样的规定。通常情况下,飞行员的日常训练量是远远超过国际规定的,他和他同事每年的训练量可以达到国际标准的10到20倍。模拟机被飞行员戏称为“空难制造机”,坐上了模拟机,那真的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它造不出的空难了。而飞行员需要在模拟机上处理的,就是这种被推到极端的危险处境。
一个极致安全的大系统是怎么运转起来的呢?一、建立及时的错误反馈系统;二、有成熟方案就不要使用新方案;三、紧急情况下,治标比治本重要;四、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这四点不仅在航空业有用,对日常生活也有帮助。生活中,小到接送孩子上下学,大到准备一场大型活动,每一件事情想要做成,都少不了对中间环节的细致把控,以及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充分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