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香如故》,首部讲述中国香道文化的历史文化纪录片。
一共五集,从香的角度切入五个历史人物,切入五个历史场景,除了有温度,有性格,重点是,还有溢出屏幕的香气。
是那种欲罢不能要一口气看完的片子。
是那种每一集文案都想要背下来的片子。
是那种从很小的门进去然后豁然发现新世界的片子。
1、剧情、人物、活起来
首先,充满悬念的剧情就很扣人心弦,五组人物都是我们熟悉的,但是都做了探秘或翻案式的塑造,与一般纪录片里的人物仅仅充当人像背景不同,他们的表演相当丰满,是活生生有触感的。
第一集《雨霖铃》,第一个画面是半夜掘墓,出场的第一个人物是高力士。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后匆匆掩埋,甚至连棺材都没有。做了太上皇的玄宗让高力士去给杨妃迁坟,但除了一只金属香囊,里面什么都没有,好像她从来没有来过。
这一集的主角是杨妃,她也并没有出现。是一名琴师来给玄宗揭秘,为什么杨妃独独喜欢闻起来有寒凉之气的瑞龙脑香,连玄宗也不明白。琴师当年出宫后,亲自到这种香的产地婆利国(今文莱)去探访,才发现,在天下最热的地方,生长出一种参天大树,在树的肚子里,居然孕育了一种冰一样的物质,用熏烧的方式得到的瑞龙脑香,就是所谓“炎凉”。
琴师指责玄宗自私。可悲的是,皇帝一直觉得他是因为江山丢了女人,而后人都认为他是因为女人丢了江山。
这一集,是以香为引,贵妃要在滔天权势中体会人世炎凉。
第二集《如梦令》,主角是李清照,她在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闪婚之后一百天,又不惜付出要自己坐牢的代价去衙门告他,只是为了要与他离婚。李清照调的香,是梅香,淡雅,且用的材料与梅无关。按照宋律,女人告丈夫,如果起诉不成立,是诬告,要坐牢;如果起诉成立,要连坐,也要坐牢。而以李清照的聪明,她完全可以让别人去告。但是她没有。
这一集,是以香喻人,易安风骨,可以磨难,不能苟且。
第三集《浪淘沙》,主角是苏轼,香是名贵的沉香和普通的百刻香。
沉香的源头其实是一场磨难。沉香树只有在受伤后才会分泌这种用于疗伤的油脂,但却因为具有醇厚香气而成为被人伤害的贪婪之源,所以取香人会用铁棍刀斧加诸树身。
用于计时的百刻香,原材料就很普通了。
在苏轼看来,任职公差,就是要磨平棱角才好用,而朝廷对百姓的盘剥,则无异于伤树取香——他用这个作比喻,与司马光在皇帝面前争辩。
这一集,是以香载道,沉香,居心中正,不偏不倚,引而不发,毁誉由他。
第四集《南柯梦》,主角是黄庭坚,香是回生香。
黄庭坚有两个身份一直被人忽视,一是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二是“香圣”。
作为罪臣“元祐党人”,黄庭坚谪居在穷乡僻壤的破屋里,一个有命案在身的陌生人前来照顾他,目的是想要香圣帮他合出“回生香”,让他能见到自己冤死的妻子。
黄庭坚表示可以合出来,但不过是人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南柯一梦而已。
这一集,是以香诲人:回生香,欲求善果,先成齑粉。
第五集《青囊行》,主角是华佗,香是艾香。
艾叶有极其丰富的纤维,所以常用来作为火种,放在磨好的冰块下取火,所以又名“冰台”。
在这个故事里,华佗与曹操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华佗用艾香在军营中对感染瘟疫的士兵施救,但死于战场的速度显然更快。他越来越怀疑医生这份职业,所以临终前烧掉了自己写的医书。
这一集,是以香明志:艾香,冰台引火,伏愿天下艾安。
2、文案、台词、冲突感
这部片,绝对是文案与镜头语言的精品,用“字字珠玑”来形容,毫不夸张。理性说香,感性谈人。导演自己还常常出现在画面中,以现代人身份评点往事,还穿上工作服,用现代设备检测香料的成分。
文案感受一下:
杨妃留下的瑞龙脑香:“其实这世间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就是要用消失来凸显它的存在。”
李清照的梅香:“西园的梅花死了,冻死了,这世界比梅花预料的还要冷。可这就是它的宿命,选择雪白,就只能委身寒冷。”
黄庭坚的回生香:“炼的是自问自答。你看火替天行道,他看水有好生之德。其实哪有什么人在做,天在看,天无心,心,都在人心。”
华佗的艾香:“生逢乱世,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仕子总是不可避免的生出拯救天下的理想。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话已经暗示了一种顺位逻辑。就像香艾和冰台,无论换哪个名字,都躲不过燃烧的宿命,虽然一个是为了治病,一个是为了光明。”
演员的表演相当有张力,一方面源于人物设定的情绪饱满有层次,一方面由于台词符合人物身份,有质感,与一般纪录片的隔膜感不同,台词很口语化,也很有戏剧感。
最有代表性的是苏轼与司马光在神宗面前辩论一节,那一年,苏轼48岁,已经是第四次进京了。但他对于所谓的官场逻辑,还是刻意保持着一种陌生。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但是他带了沉香为比喻,希望能说服年轻的皇帝体恤民情。
“香树求生,而香农求利。为了彻底榨干香树,如今,香农改用铁枪洞穿树干,把它扎得千疮百孔。香树只能浑身流血,被动产香。如今,新法就像那一根根插入沉香树的铁枪,锥心度日,命悬一线。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司马光的反驳也很有力:“国库收入一亿一千六百万,但支出一亿两千万,非常支出还有一千一百五十万。也就是说,一年纯亏一千五百多万。祭祀大典不敢用,甚至连军饷都要左支右绌,永远只能花钱陪笑,岁币苟安。多少年了?国家不是人,别给我讲什么安贫乐道。要讲,去边境上讲!你看到了那个断掌的农夫,你看得到将来被屠戮的军民吗?”
这种冲突感,在每个故事,甚至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所以短短5集,每集不到45分钟,但是感觉异常的丰满和丰富。
3、角度、文化、菩萨心
人类天生喜欢香。香总意味着美好的,正确的。
而不论是食物还是人身,用上香料也能存得更持久。
香是人类的直接体验,跟随香的指引,走的就是惟馨正道。有了香的护佑,声名就能万古流芳。
从这个角度看,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氤氲在各种各样的香气中,而香道,又是最能体现自然天道与政治人心之道合一的文化之道。
在科学与玄学之外,本片还体现了更为博大的视角,总让我想起苏轼说的那句:总觉得这世上无一个不是好人。
杨妃被赐死之后,曾经苏醒过一次,原因不明。也许是因为杨妃生命力旺盛,也许是因为高力士根本就下不去重手。——这真是幽微人性里最锥心的地方。
李清照的丈夫张汝舟,其形象要么是可恨的家暴渣男,要么是贪图文物的卑劣小人,要么是被女人摆了一道的庸俗蠢货,但片中给了他足够的申诉戏份:他没见过自己的爹妈,一辈子最风光的事就是娶了这位当世才女;他本可以阻止这场告发,但是他总心存幻想;他甚至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自己比赵明诚那种临阵逃跑的官员来得磊落。——李清照其实也为赵明诚离别时只看重金石字画不看重她而暗自神伤。
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的相处则更见风度。这个不合时宜的乐天派,总是能理解任何一方的苦衷。所以在他看来,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散发着同一种味道,这就是心无旁骛的理想主义者的味道,就像最纯粹的沉香:居心中正,毁誉由它。
医生要救人,战争要杀人,华佗和曹操之间迟早要发生矛盾。这不仅是医生和政治家的分歧,也是良知和雄心的对撞。生逢乱世,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士子,都会有拯救苍生的理想。华佗如此,曹操何尝不是如此?
全片都充满这样慈悲的目光,像一颗被馨香供奉了千年的菩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