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翻《升庵诗话》见中有“青精饭”一条,说老杜有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且注:青精饭,一名南天烛,又名墨饭草,以其可染黑饭也。道家谓之青精饭,故《仙经》云:“服草木之正,气与神通。食青烛之津,命不复陨”,谓此也。
百度得知这是苏浙和皖南一带传统的民间食品,制法并不复杂,就是把蒸熟的糯米饭掺入一种树叶的汁液,使之通体黝黑。
我既感好奇又很纳闷,既然是皖南民俗,那像我这样的原居民为什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呢?继续搜索,说“青精饭”的由来源于佛教故事中目连救母的传说。佛陀大弟子目连的母亲生前造孽太多,死后堕入饿鬼道,忍饥挨饿。目连送饭屡被鬼卒贪没,遂想出以青精汁液染黑米饭。鬼卒惧有毒不食,其母才得免饥苦。
目连戏是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我国最古老的民间剧种,发源于皖南,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由此基本可以断定青精饭确实是本地传统习俗,那为什么现在找不到一点相关痕迹呢?青精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和黄精有着相近的科属关系?
试着百度乌饭树图片,结果让我惊叫起来——饭米果!这树在我们当地叫饭米果树,灌木。夏末秋初,果子成熟后,一串一串的,黄豆大小,呈乌黑色,很甜。我们一直认为这是大山馈赠给山里孩童绝好的零食,谁曾想其中会有如此曲折,现在想来,但是这“饭米”二字竟大有深意。
谜团终于解开,青精饭早年确实是本地传统食品,不过现在没有了,甚至已无人知晓。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屈夫子让我们记住了粽子,介子推让我们记住了蒿子粑粑,伍子胥让我们记住了年糕……
但是不是还有传统食品已经被我们遗忘了呢?是不是还有其他文化习俗正在或者就要被我们遗忘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