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心情随笔
行遍江南,不见青精饭

行遍江南,不见青精饭

作者: 一杯_171a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22:20 被阅读519次
行遍江南,不见青精饭

近日闲翻《升庵诗话》见中有“青精饭”一条,说老杜有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且注:青精饭,一名南天烛,又名墨饭草,以其可染黑饭也。道家谓之青精饭,故《仙经》云:“服草木之正,气与神通。食青烛之津,命不复陨”,谓此也。

百度得知这是苏浙和皖南一带传统的民间食品,制法并不复杂,就是把蒸熟的糯米饭掺入一种树叶的汁液,使之通体黝黑。

我既感好奇又很纳闷,既然是皖南民俗,那像我这样的原居民为什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呢?继续搜索,说“青精饭”的由来源于佛教故事中目连救母的传说。佛陀大弟子目连的母亲生前造孽太多,死后堕入饿鬼道,忍饥挨饿。目连送饭屡被鬼卒贪没,遂想出以青精汁液染黑米饭。鬼卒惧有毒不食,其母才得免饥苦。

目连戏是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我国最古老的民间剧种,发源于皖南,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由此基本可以断定青精饭确实是本地传统习俗,那为什么现在找不到一点相关痕迹呢?青精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和黄精有着相近的科属关系?

试着百度乌饭树图片,结果让我惊叫起来——饭米果!这树在我们当地叫饭米果树,灌木。夏末秋初,果子成熟后,一串一串的,黄豆大小,呈乌黑色,很甜。我们一直认为这是大山馈赠给山里孩童绝好的零食,谁曾想其中会有如此曲折,现在想来,但是这“饭米”二字竟大有深意。

谜团终于解开,青精饭早年确实是本地传统食品,不过现在没有了,甚至已无人知晓。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屈夫子让我们记住了粽子,介子推让我们记住了蒿子粑粑,伍子胥让我们记住了年糕……

但是不是还有传统食品已经被我们遗忘了呢?是不是还有其他文化习俗正在或者就要被我们遗忘了呢?

相关文章

  • 行遍江南,不见青精饭

    近日闲翻《升庵诗话》见中有“青精饭”一条,说老杜有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且注:青精饭,一名南天烛,又名墨饭...

  • 仙家服食之“青精饭”

    “青精饭”,亦称青䭀饭、乌饭、乌精饭、乌米饭,以南烛草液汁浸米煮成,其色青碧。 宋林洪《山家清供》载:“青精饭,首...

  • 乌米饭

    杜甫《赠李白》“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这个指的就是乌米饭 江南水乡这个季节有个小吃“乌米饭”。 历史 民间吃...

  • 乌米饭

    薄荷的家乡有种奇特的食物--乌米饭,又叫青精饭,杜甫在《赠李白》中写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还上过《舌尖上...

  • 古人吃喝那些小事——趣谈《山家清供》1

    青精饭,吃它还能修仙? 杜甫在赠李白的诗中说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山家清供》中的...

  • 又见乌米饭

    又 见 乌 米 饭 柯 继 承 十年前,我在撰写《苏州穹窿山》时,曾对“乌米饭”(道家称为青精米、青精饭)的来龙去...

  • 青精饭与白龙寺

    近来翻看高诵芬女士的《山居杂忆》,看她历数旧时杭城的传统小食、糕点,心下觉得这位写书时年近耄耋的老太太十分可爱又可...

  • 木渎游记

    朝游东山下, 暮行古镇中。 庭桔青金色, 乌篷溪中停。 不见浣纱女, 只闻游人声。 识的江南色, 结伴来吴中。

  • 青精饭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原来竟然是古代的网红美容食品

    青精饭是寒食节的食品之一。 宋代陈元靓撰写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

  • 五绝.忆苏州河

    君看江南雨,由来二月多。 河间蓑笠下,遍在捕青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遍江南,不见青精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kn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