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滚”字引发的人生思考

作者: 于格YUGE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10:26 被阅读181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于格

-01-

寒冬腊月的时节,北国一个寻常的院落中,有个一岁半的小小少年,穿着厚实笨重的棉袄,手里抓着一截灰色的小木棍儿,一边在院子里溜圈,一边嘴里喃喃自语,苦练着“滚”字的发音……

这个画面中的小少年,就是我那刚步入口头语言关键期的儿子,过年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掌握了“拜拜”、“谢谢”、“袜袜”、“鞋”、“狗狗”等多个词语。其中,用得最为准确的当属两个词语,不要,滚。后者的使用尤为流利——

宝宝, 阿姨尝尝你的饼干好吗?

滚!

宝宝,把玩具让给姐姐玩吧。

滚!

宝宝,叫一声舅舅好不好?

滚!

一串串奶声奶气却又掷地有声的“滚”字,一边让我不住地反省自我及家人语言风格之彪悍,另一边,却又不禁暗暗觉得好玩,除了“爸爸妈妈”外,小孩子对整个世界最早也最准确的表达,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说“不”。

看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对违背心意或利益的人与事,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否定。

可惜的是,很多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规则的习得,心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束缚、掂量和顾忌,越来越不习惯对别人说一个“不”字。

-02-

曾经做过一个咨询,一个看起来恬静内向的女孩,前几分钟,还努力地保持着微笑的姿态,几分钟之后,她卸下强装出来的笑容,在咨询室里痛哭起来。

不住的抽泣中,她诉说着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团乱麻。她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和计划,却总被各式各样的事情打断:一个询问她有没有时间聊天的网友,一个邀请她去打一场篮球赛的舍友,一个请她帮忙复印资料的同学……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突发事件的频率,而在于她无法对所有突然冒出来的人说一个“不”字。

我问她,为什么不去拒绝别人?

她睁着大大的眼睛说,如果拒绝了对方,我可能就会失去这个朋友吧。

当时,作为一个稚嫩的咨询师,我抓住这个“非理性信念”,给女孩罗列了一堆反驳的证据——

真正亲密的感情,或者通情达理的友人,不会因为你说了一个“不”字而疏远,因为对方会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

普通朋友或寻常同学,如果在听到“不”字之后不依不饶、反目成仇,说明这段关系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人际交往中,说“不”并没有那么多的隐患和后果,要学着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必过度勉强自己。

头头是道说完了,女孩看样子懂得了一些,咨询也似乎歪打正着的有了一些疗效。

许久之后,又想起那个女孩的时候,我有些感慨,难以说“不”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失去别人,而是怕有损别人眼中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我曾经有一次上当受骗的经历。

那时还在读书,有天一个人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去往美食城的路上。行至中途,一个学生装扮的女生拦下了我,讲述自己和弟弟千里迢迢过来找同学玩,不成想钱包被偷,同学唯一的手机号又打不通,联系不上对方,现在弟弟和自己肚子饿了……

十分幼稚且单纯的我脱口而出,一起走吧,我可以请你们吃饭!

对方一愣,指着不远处那个闷头不做声的男生,委婉地说,弟弟有些害羞,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吃饭……

我有几分纳闷,却还是愿意相信这是一对需要帮助的姐弟。我从兜里掏出十块钱,那个女生又委婉地说,弟弟饭量蛮大,又饿得有点久,这钱可能不够……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美食城的重庆小面三块钱一碗,十块钱能买三碗多,这还不够?(顺带缅怀一下当年尚未猛涨的物价……)

对方看我有些迟疑,和我报了她的电话号码,再三承诺明天找到同学之后请我吃饭。看她言辞恳切的样子,我实在不好意思继续怀疑,乖乖地从口袋里又掏了十块钱……

第二天,我拨打那个电话,空号……

事后我沉痛地反思,当时心里明明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这个女生可能是个骗子,我为什么还要掏出那二十块钱?!

并且,有许多种方式验证“骗子”的真伪——可以带着他们找保安,可以建议他们报警,可以当场拨打号码……

我统统没有做,也许是因为无知,也许是因为幼稚,但更多的是因为——我怕自己显得“不善良”。


-04-

理查德·怀斯曼在《怪诞心理学》中,开篇抛出了一个“神奇的Q测试”:

举起你平常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然后用食指在前额上面一个大写字母 Q。

事实上,你有两种方式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你画的Q可能是小尾巴朝向你的右眼,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Q,但站在你对面的人却看不出来;你画出的Q也可能是小尾巴朝向你的左眼,站在你对面的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Q,但你自己却看不出来了。

如果你是前者,说明你更在乎“内在自我”,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你是后者,说明你更在乎“公众自我”,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和他人看法,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我初次做这个测试时,Q的小尾巴是朝向左眼的,毫无疑问,我是那个更在乎“公众自我”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明明已经有了疑惑的声音,却还是担心破坏自己“善良”的形象而掏出二十块钱;也正是因为如此,咨询室的那个女孩面对同学或朋友的各式要求,心中纵有百般不情愿,也难以拒绝对方。

有研究者曾经做过这一个统计,在这个Q测试中,大约有70%的人表现出更多的“公众自我”,30%的人表现出更多的“内在自我”,过半的人都很在意他人的看法。

我更相信,很多人身上同时存在“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并且两者的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而发生变化。

年少的时候,我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自我的形象,恨不得展现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善良、亲切、正直和勤奋,得到一句他人的首肯会觉得像吃了蜜一样甜。

年岁渐长之后,突然发觉生活的幸福程度不在于外界给了我多少标签和认可,而在于内在的感受和充实。我开始一点点移动那个“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分界线,压缩“公众自我”的分量,增加“内在自我”的比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关于我的转变,再次借用一个类似“上当受骗”的经历。

那是前不久一个晴朗的日子,我背着小书包,行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突然蹿出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小男孩喊我,姐姐……(我能说当时我飘起来了吗?!都三十的人了,还被人喊姐姐,心里好傲娇有木有!)

飘到一半,后续的话让我结结实实从空中跌落到地上,还绝对是四脚朝天的狼狈姿势。

小男孩说,姐姐,我们在做兼职,可以借用你的手机为我们公司扫个码吗?

我荡漾的笑容就这样僵在脸上,脑子里两个小人儿开始掐架:

扫个毛,叫声姐姐就是骗我扫码,谁知道会不会搞出群发消息、偷取私人信息的幺蛾子!

人家话都说出口了,似乎又的确是个小忙,不帮不好意思吧!

掐了两分钟的架,我憋着有些涨红的脸,全然忘记了耳机还明晃晃的挂在耳朵上,撒了一个无比拙劣的谎:对不起,我没有带手机。

迎着他狐疑的眼光,我飞一样地逃了……

虽然没有坚强而勇敢地说出一个“不”字,我已经庆幸自己不再因为担心显得“不善良”而盲从,并且学会了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06-

爱姐姐曾在心理群中分享过这样一段话:前半生向外探索,后半生回归自己,所以中年的分界线不在哪个年龄,而在于你是否感受到自己“回家”了

内心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一个“公众自我”和“内在自我”的抗争,总要试着放下对外界评价的依赖与看重,慢慢找到内心的归属所在。

回想起儿子爱说的那一个“滚”字,我不禁哑然失笑——我们生来都有说“不”的本能,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逐渐压制和淡忘,但伴随着成熟的脚步,我们又一点点将其拾起,用“不”来捍卫自我世界的充盈和周全。

末了,想对自己说,慢慢地学着说“不”,记得倾听和顺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理念。

末了,想对孩子说,愿你一生都能用一个恰当的“不”字维护内在世界的完整,不要因为虚浮的标签和评价而迷失自己。

但这个“滚”字,还是少说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一个“滚”字引发的人生思考

    文/于格 -01- 寒冬腊月的时节,北国一个寻常的院落中,有个一岁半的小小少年,穿着厚实笨重的棉袄,手里抓着一截灰...

  • 字法引发的思考

  • '等'字引发的思考

    以前写作都会词穷,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写什么,就会想着东拼西凑,最后硬是写出来了,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 一个险字引发的思考

    是日浏览新闻,突然看到这样一个标题。 077是近期关注度最高、最炙手可热的篮球运动员,这次数据刷了新高,是可喜可贺...

  • 三年二班每日百字日记(9月21日)

    由“好”字引发的思考 小作者:林君杰 今天我在写“好”字...

  • 火山“戒”字引发的思考

    火山书法上有个“戒”字,把戈下的卄字换成六字。因有所感,遂成一诗。 六根清静何须戒? 立地成佛并非人。 三生有幸参...

  • 由“考”字引发的思考

    记得我小学时每周最期待的课就是书法课,因为可以练毛笔字。可能得益于我这个喜好,我的字写的还行,虽然不是特别标准,但...

  • 人生规划引发的思考

    昨天公司领导组织了一个特别的座谈会,会上领导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第二:你能否胜任现在的岗位?第...

  • 妹妹引发的思考人生

    一年前,我妹结婚了,但是今年过年,我妹夫一个红包都没给我妈妈,搞得我好生气,并不是说我在乎他这点钱,我只是觉的,我...

  • 一个“枣”字引发的“劫案”思考

    晁盖一伙截取“生辰纲”为什么扮成“贩枣子”的客人? 问题都出在“枣”字上,作者用“枣”字暗喻一件秘密。 ...

网友评论

  • 清心倾心:还是想说,好可爱的宝宝。:smile:
    于格YUGE:@清心倾心 哈哈,我也觉得小家伙好可爱!
  • 沐沐周:我开始一点点移动那个“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分界线,压缩“公众自我”的分量,增加“内在自我”的比例
    于格YUGE:@沐沐周 嗯嗯,这就是成长吧!
  • 蓝莲花88:成长都是付出代价的
  • 心向暖:哈哈,好可爱的宝宝。孩子说这个字大概因为表达起来容易一些,他哪里晓得这个字的意思呢:smile:
  • MY麦子:👍👍就像我有次被骗了几千块一样,在去取钱拿给他的时候,我有一个念头想要告诉其他朋友,但是最后我还是没说,或许就是于老师说的“我怕自己被认为不善良”吧!
    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也需要探索内心深处的自己。
    于格YUGE:@MY麦子 嗯,有时候就是太在意那个公众自我,才会那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上当受骗一次,就当作是探究自我的一个契机了😂

本文标题:一个“滚”字引发的人生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lz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