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与学习
打通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壁垒

打通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壁垒

作者: 满架蔷薇 | 来源:发表于2023-12-20 22:30 被阅读0次

    学习一篇文章,如果能找到文章和学生之间认知的壁垒,然后去打破它,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好学而且乐学了。

    最近教学“走近鲁迅”单元。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章自然是好的,只是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很特殊,他写的文章需要结合当时创作的背景和先生自己的经历来理解。可是,先生写的文章距现在学生的生活太远了,怎样拉近文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

    名师之路上特级教师张立军老师带来的展示课给了我启发。张老师的《少年闰土》一课很有创意,体现了生本课堂深入地读、静静地思、默默地写的特点。张老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再走进文中,感受“少年闰土”和“少年鲁迅”的生活,用“对话”的形式,走进“鲁迅的世界”以及“闰土的世界”,在不断的对比中加深感受,从而写出心声。在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名著阅读的方法。我觉得最有创意的是让学生站在“少年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所生活的“高墙内四角的天空”来切身体会鲁迅对“少年闰土”自由自在、见多识广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很多六年级的孩子说起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的压力,听来让人心酸不已。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走入了课文,和文章中的人物达到了情感的共鸣,从而爱上了这样的文章。

    基于此,后面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1.学文得法,迁移运用。《少年闰土》课文开头一段特别精彩。它用文字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画,以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出少年闰土在鲁迅心中最深的印象。于是,我先让学生仿照课文开头写记忆中一个人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的美好印象,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给人一种新奇之美。除此以外,课文在闰土讲新鲜事部分详细描写了闰土讲看瓜刺猹时的样子,那样活灵活现,仿佛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接下来,我们继续练笔,以《记忆中的他\她》为题,将本课的写法学以致用。学生在名家的写作方法中浸润,何愁提不高写作的水平?

    2.走进人物之“我是鲁迅”,设身处地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处于被迫害时期所记录的一个美好的梦。先生借这个梦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学习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想象一下自己是当时的鲁迅先生,被排挤,被迫害,内心深处自然是感到压抑、痛苦的。但他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有着坚持改变国家现状的不屈的灵魂。因此,学生从情感上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如果课文就是一篇课文,那么它就离学生很远;但将学生引入课文中,他们就能感受到与名家对话的乐趣。这种乐趣,就是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通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壁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sx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