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一首很出名的偈语: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弟子神秀留下的偈语。关于这则偈语还有一段和禅宗六祖慧能衣钵之争的公案。
据说针对神秀这首偈语慧能也口占一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皆认为慧能的悟性要高于神秀,所以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佛陀说修行的法门有四万八千种,我认为神秀和慧能的偈语只是不同的法门而矣,并无高下之分。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我更倾向于神秀的主张——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食人间烟火的人,在万丈红尘中,大多是“满面灰尘烟火色”,不过这些“灰尘和烟火色”不是罩在脸上,是蒙在心头。
过去的人们可能是脸脏些,心灵还比较干净。现在的人脸是绝对干净的,心灵多则蒙垢。
不是厚古非今的陈词滥调,物质丰富了人的欲望就多,欲望多了就会心乱。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欲望即使不算是污垢,也是影响心境的垃圾。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不追求物质生活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而沉湎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心为物役,在拥有一切,享受一切的同时又变成了金钱和物质的奴隶。
鸟为食亡是无食不得不亡,人为财死多是贪的无厌的结果。
身体上的污垢容易洗涤,思想上的垃圾不易清扫。《礼记·儒行》说:“儒有澡身而浴德。”儒者的修身不仅要清洁身体,还要净化思想,高尚品德。
清洁身体,净化思想,高尚品德,都是需要自己主动去做的。就像神秀大师说的,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无论身体上,思想上,还是品德上都需要这样。
每天早晨对着镜子洗脸时,看不到脸上有灰尘,下楼开车时发现满是灰尘。灰尘还是有的,是落在了不同的地方,落在了车上,也落在了心里。每天擦车容易,每天要拂去心头的尘埃难。
心头的尘埃像思想上的蛛网一样,看不到,不易觉察,都污染自己的心境,束缚自己的思想。烦恼,焦虑,抑郁都是由此而来。
澡身可以浴德,扫地可以扫去心灵的灰尘,砥言砺行,苦其心志是一种清洁心灵的方法。
中国早在秦汉之时就出现了一个器物叫拂尘。过去在太监、道士手中或普通富裕人家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拂尘的作用当然是拂去尘土的工具,当然也可以用来驱赶蚊蝇。不管是拂去尘土,还是驱赶蚊蝇都是清洁工作。
因此拂尘在实用功能上逐渐衍生出一种精神功能——拂去心头的尘埃,扫去烦恼。
因此侍候黄帝的贴身太监都要手拿一柄,既要打扫有形的灰尘,又要清扫无形的灰尘。
道士手持拂尘一直是道家的传统,表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却凡尘的意思。
等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看中了道家的这个宝器,把佛尘吸纳为佛教修行工具,成为了佛家的法器。
皇帝也好,道家佛家也好,普通人家也罢,都需要拂去尘埃,扫去烦恼。
拂去尘埃,扫去烦恼都是时时勤拂拭自我净化的结果。自我净化也是修身的一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