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惬意”,再一次体会到了思绪僵滞的味道,以前多数情况下一篇千字文只要花一两个小时就行,这“惬意”却让我很不惬意,几乎做了一整天,写写停停,总不满意,可能是我生活里真正说得上惬意的事太少吧,只好强扯,心口不一,似是而非,当然写不好。
哦,开始也是“一气呵成”呢,只花个把钟头就完成了,正如我担心的,发上去几分钟就被平台锁定了,于是修改再发,过了一会还是没通过,又再修改重发,等哪等哪,再次驳回申斥,锁定,这下没机会了,彻底成了废文。
本打算这题目算了,不怪我啊。但还是心有不甘,决心整个重写,换一个角度,哎,慢慢思路明朗了,最后总算勉强完成并通过了。之后还经过了多次修改,最终还比较满意呢,读着,感觉正是我要说的心里话。《惬意》,是一篇3年多来我写得最为艰难的文章,奇了。
这篇《惬意》多番折腾的经历,也让我对平台锁文之举有了新的看法。凡是被锁了,多半还是原文真的有问题,我最初的那篇被锁的《惬意》和现在的《惬意》真的没法比,差太远了,前文更多的是负能量,怨气太多,对读者无益,真的该锁。机器真聪明,像严厉的老师一样,凡是学生的不合格作业一律打转重做,一直逼着你把文章做好它才罢休。
锁文,修改,细想起来,它们其实也近似于一场互相反驳的过程,只不过这个反驳过程是无声的状态。
最终,“反驳”的结果是,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了努力,不发算了,有的彻底纠正了问题,写出了合格的文章,甚至比“反驳”之前的原文好多了。皆大欢喜。
其实在生活里,为了一件事,一个决定,一个看法,一个观点,意见不同的人相互反驳,激烈争论,就是个常态。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高低,还有各自的态度,乃至企图,大相径庭,出现互相抵触再寻常不过了。
近许多年来,随着社会愈来愈多元化,复杂化,各种纠纷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经常对簿公堂,打官司。打官司的过程和现场里,法庭上,原告被告双方必然是唇枪舌战,极尽所能,特别是双方律师不停地互相反驳,誓为各自的权益奋斗到底。反驳的结局,要看论战水平,要看事实,要看谁更能说服法官。
电视里经常看到,我们的外交官们反驳敌方的无理言论,不卑不亢,义正言辞,真有水平,太解气了。
反驳,是种有效的工具,有些人用起来得心应手,凭着伶牙俐齿总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我辈生性胆怯,口齿木讷,很少很少在反驳论战中占过上风丶有过收益,几乎没有。有时委屈得直流泪,也不知道如何反驳敌人的恶言恶语,以致让敌人耀武扬威,愈发猖獗,悔恨多时。如今都老了,还好已经逃离了许多是非之地,大部分宿敌不是死了就是再也不见面,也就没有厉害冲突,名我也不要,利我也不要,“反驳”这工具我也不要,也永远学不会。挺好。
不过,在自家屋子里,和老婆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互相反驳的戏码上演,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几十年了,早成常态。有时就为了争了逗乐,有时口角完了又私下问自己~我们干吗要做一家人,真是奇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