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中巴的最后一排,右边靠窗的第二个位置。
右边,也就是窗边,挨着我坐的是一位中年男士,听他的电话估计是一位老板,现在要去郑州转高铁去往长沙。“什么时候才能像他这样小有成就,成家立业。”
左边,也就是后面一排五个座位的正中间,一个男孩玩着王者荣耀,游戏音量开到最大,甚至整个车厢的乘客都能听到。他在天津呆过一阵子,满嘴的地方口音,此时的他正要去往上海,郑州于他只是个中转站。“好想像他一样到处跑跑,见见世面。”
而我呢?因为离职已经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正在去往郑州,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
高速上的车开的飞快,可以清楚的听到被超车的声音。透过玻璃看向窗外,由于没有靠窗,视野范围貌似小了很多,只知道远方的天空有些暗暗的,山峰的移动也似乎不太明显,唯一能够证明车在行驶的参照物只有一闪而过的不同的路标。
突然,一股凉意袭来。当时正值8月中旬,还不到天凉的节气,接着就听到了水花溅起的声音,雨点打在玻璃的声音。原来,这个路段下起了大雨,这个善变的天气也让我有些许的纠结,不知郑州市区有没有下雨,回去是一个大问题。
“Boom Boom Boom”我的铃声响了。坐车我是不会玩手机的,否则就会晕车,而且是秒晕,极端到看个时间都会有一种难受的感觉。我不耐烦的接起电话。原来是通知我面试的,由于租的房子没有无线,在家我就提前一天投了简历。因为在高速的缘故,信号不佳,没有太多的沟通,加了个微信,就把手机扔到了包里,看都不想看。
其实选择大巴、中巴这种走高速的出行方式也挺好,因为只要上了高速,就是一路向前。但是,它的噩梦在于上高速之前和下高速之后。汽车七拐八拐、走走停停,让人实在是睁不开眼,仿佛无数的斑马在眼前晃,而你的眼中却只有黑白。
当我下了车,已经是18:30,地铁的晚高峰。我拖着笨重的行李来到地铁站,心想:人多就多呗,上了车就好。奈何当我刚走下去楼梯,就被满满的人潮给吓住了,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排队进站的地方。于是我又拎着行李,出了地铁,我却已经累的走不动了。缓了三五分钟、喝了口水,这才不得不打个滴滴回家。
当我坐上车,放好行李,便和滴滴小哥聊了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它真的出现了:滴滴小哥是我在陌生城市里最能聊的来的人。
现在的服务行业涉及范围这么广,我却偏爱这个职业。他28岁,早已成家,是一名水泥销售,下了班业余跑滴滴。虽然顾客是上帝,但我却把他定位在我的前辈。在我心里,销售行业是一个非常NB的行业,而他却已经经历了不少的风雨,我甚是钦佩。虽然我有想去混混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总能被抑制,不知为何。
半小时后顺利到家,礼貌性的告别,前方的绿灯也显的甚是明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