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鬼子来了》——一起重温经典

《鬼子来了》——一起重温经典

作者: sangsan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17:49 被阅读48次

    PART 2 神秘人没有出现之后……

    神秘人没有出现,但是日子可不等人,镜头一转,冬天已经过去。剧情进行到这里,神秘人这条线已经断了,故事接下去该如何发展?这里姜文没有交代马大三的举动或者是俩俘虏的处置,而是让两个日本兵登场,用新的角色来制造一个新的冲突。或者说,这个段落算是一场闹剧,有惊无险的闹剧。日本兵想吃鸡,一路追着鸡就进了马大三家,俩俘虏听见日本话欣喜若狂,设法求救,而马大三则一脑门子冷汗,手捏菜刀,打算随时拼命。最后还是化险为夷。这里六旺的戏份是否多余呢?似乎没有他,日本兵还是可以追着鸡进入马大三院里,最后也是马大三拦下了俘虏的求救信号,没有六旺的事儿。那为什么导演一开始安排六旺在村口,最后又安排六旺疯狂地打日本人耳刮子呢?其实只要结合下一场中村里人再次讨论如何处置这俩俘虏的戏,一切就明了了。

    六旺之所以出现在村口,是因为他之前出村去找神秘人的组织,想讨个主意如何处置俘虏。而得到的建议是让村里人自己动手处理了。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面面相觑但都没有反对,唯有马大三坐不住了。因为他心里清楚,神秘人其实没有说要全村人的命,而是要他的命,要一个不能丢,一个不能少。所以马大三咬牙坚持着,试图扭转大家的意见。但是,正是由于上面那一出险情,显然把大家逼急了,尤其是六旺。再加上神秘人一直没有出现,大家就更是认定应该赶紧把人给处理了。马大三见拗不过,只好抛出“怎么动手?谁来动手?”这个问题来难大家。可是没想到,这个问题最后难住了自己——运气不好,最后抓阄决定该马大三来当这个刽子手。

    补充一点,到现在为止一共出现了两次集体商议的戏,采用的镜头均是脸部特写,最大限度地将每个人的细微表情都呈现了屏幕上,极近距离的观察也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每一个人的情绪和整体的气氛。

    终于,疯老头的碎碎念得以实现,马大三再有天大的不愿意还是得“一手掐吧死一个,刨坑埋了”。挂甲台终于迎来了平静与安心,伴随着缓慢沉静的音乐,镜头也变得抒情起来,画面都蒙上了一层蓝蓝的忧伤。大家都不说话,鱼儿的态度也很奇怪——大家都避着手上沾过血的大三。在惆怅的音乐下,惆怅的大三听到鱼儿不再来的消息,终于,他打破死一般的沉寂,把鱼儿家的门敲得山响,告诉她:他没杀人!

    这里插一段,个人非常喜欢大三惊魂未定,鱼儿按着他的太阳穴安抚他的那一段,这里应该是全片表现情,尤其是那种纯粹的人的情感的地方。不仅仅是爱情,还有那种隐藏在人灵魂深处的那种对人的最原始的不忍、包容与相亲相爱吧。(可以看作是我个人的过度解读哈哈哈)

    人没有死,那么威胁还是存在。俩俘虏利用小孩再次想把消息传递给日方,然而还是被村民给拦下。但是,事不过三,村民们这次再也按捺不住开始向大三开火,双方的矛盾到达了顶点。这一段再是前面大家坐下来好好商议,而是火药味十足的吵架。因此镜头也不再是之前的固定镜头,而是用了手持相机随着双方对喊而快速左右横摇。镜头晃动、模糊时常发生,镜头下的情绪也到达了顶点。每个人都把心里的猜疑喊了出来,八婶子的泼辣、蛮横和斤斤计较都撒在了镜头上。另外,这里还埋了伏笔,就是那把斧头,在这里马大三不敢杀人,那把斧头他拿起来,又狠狠地丢到了地上。

    既然自己搞不定,那么只好找外援。马大三进城去找杀手了。这里有个细节很想唠唠。马大三进城背着一袋豆子,日本兵用刺刀刺了几下表示都是豆子没有问题,可以放行。但是,另一个军官模样的日本兵突然拦住,要再次检查,折腾了半天说:胡子和照片上不一样,要剪短!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很“日本人”了,哈哈。有时候觉得日本这个民族做小事情真的可以做到“无微不至”,这点老舍的《四世同堂》里也有表现,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言归正传,咱们悲催的马大三进了城,看到了街道、小摊贩还有来来去去的人,这里用的是马大三的主观视角,他还顺便围观了一下街头说书唱戏的(这里跟后头的对比也算是个小彩蛋了吧嘿嘿)然后镜头一转,看到马大三,他转身往前走,镜头跟。他要去哪儿呢?去找使枪能百步穿杨的四表姐夫。

    二人一通对话,四表姐夫告诉他,他找错人了。我们啥也“知不道”的马大三就被唬住了,乖乖地交了豆子,跟着四表姐夫去找对的人——刘爷。去找人的路上,他们遇上了日本战败回来的军队,还给一个死了丈夫的日本女人几个镜头。这些一是给后面日军投降的反转做个铺垫,二是刻画了一下四表姐夫的性格。个人觉得四表姐夫是个满嘴跑火车,特好面子的人,比如他说日本人平常对他点头哈腰,但其实他首先和日本人打招呼喊“森塞”,还教育马大三要镇定,俨然一副道上混得如鱼得水的样子。那么接下来他介绍的刘爷到底有多少真本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到刘爷,鬼子来了原来的剧本里仅仅说的是砍太监的头,在电影里改成了砍八大臣的头,再加上四表姐夫绘声绘色的叙述,讽刺意味满满。至于镜头语言,很想说的一点是,影片里多次用到“先出声音,再出画面”(不知道术语是怎么说)的转场手法。这里两人走在路上,四表姐夫说“带你去洗澡”,此时背景音是澡堂子里一盆水浇下来的声音,声音放到一半,再出现两人在澡堂子里的画面。

    接下来马大三载刘爷前往挂甲台,后半段俩俘虏的对话作为画外音切入了,马大三一行渐行渐远,镜头叠化,模拟人的主观视角:一个人在炮楼内走,且越走越接近正在对话的俩俘虏。(学习了学习了)另外,由于画面都是砖墙而且时明时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更多地放在对话上。而从这段对话,我们知道,花木还是坚持军国主义以及要死得有英雄色彩,并且认为支那人的命不值钱。而董汉臣明显有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点觉悟,对其反驳。

    但是很明显,语言有时候是无关痛痒的,只有刀架在脖子上,人才会有所改变(滑稽)。刘爷失手了,花木小三郎脖子上挨了一刀,没有死成,但是总算良心发现(人物开始转变),在和董汉臣的对骂中暴露了自己是个农民的事实。也许,是意识到自己曾经是个农民的他,突然间便明白了挂甲台村民的终极愿望——粮食,而且是两大车粮食。他向村民提出希望用粮食换自己的命。

    听到这个条件,村里人的意见又喜闻乐见地变成了两拨。不过,这次换马大三一人极力想促成。在粮食的诱惑下,而且神秘人又老不出现,马大三一天也不想继续留这两个人,前面也提到,这半年来马大三已经是负债的状态。而其他人的反对也基本上是出于个人的利益,但都不强烈。马大三各个击破,最终决定换。以下为个人推测,这一段的镜头绝大部分都对准马大三,而且大家围坐一桌,五舅姥爷坐主位(但是全程没说几句话),马大三在其对面,其他人两边坐。说到最后马大三干脆都站了起来,俯视着大家。这些也可以暗示其在这场戏里是处于主导地位。

    粮食大过天,再加一张按过手印的契约作保。挂甲台的民众和俩俘虏一齐乐开了花,镜头给每个人按手印的时候来了个笑露八颗齿的喜庆特写,唯独马大三没有笑。但是,这么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在渲染情绪为职的BGM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正如大家的警惕性在两大车粮食面前一样。在欢快的音乐下,大家往宪兵队飞奔而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子来了》——一起重温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hr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