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唤醒希望点燃未来

作者: 后起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6:16 被阅读27次
    《放牛班的春天》全家福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讲述了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一所行为偏差学生的辅助院用音乐感化学生使得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变得积极向上的故事。

         马修老师是一位做过许多尝试并且一直在努力的不知名的音乐家,迫于生活的现实让他来到这所名为塘底的青少年辅育院,背景是1949年的法国,那时二战刚刚结束,法国人民忙着恢复自己的国内经济,行为偏差的孩子捣蛋给家长添乱或者父母在二战中阵亡的孤儿只能被送往这里,塘底一词表示的一条线索是这里的孩子像极了在塘底的淤泥,软软塌塌,任人宰割,暗无天日,透不过气;另一条线也是象征着马修老师的职业生涯糟糕至极,明明怀着一身才华却因为社会或者命途不济时运多舛找不到出路,最后只能是一名小小的代课老师,大环境就是1949年二战后的法国人民都在忙着恢复自己的经济,找到自己的方向,那时的经济状况应该造成了没有谁有闲工夫去欣赏什么音乐,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最重要,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所学校和这么一位音乐老师。

        电影短短的107分钟折射出犀利的教育问题确实很耐人寻味,比如“一犯错就处罚”等棍棒教育带来的相反结局,该如何用爱感化唤醒在沉睡的少年并把他们引上正路,以及教会了我们普通人即使在大环境如此丧的情况下也要学会乐观,即使没有人支持我们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我想如果我有机会采访马修老师,他一定会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用音乐、真诚和爱让孩子们变得积极乐观向上一点罢了,哦,我还是个过气的音乐家和失业代课老师,不过,那又怎么样呢?”。对,我就是佩服他不图功名只喜欢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

    下面总结一下记忆比较深刻的几个片段。

    一: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你。

    被马修老师替下来的何老师即使被学生拿剪刀划了一下缝了十针,在临走之时还不忘记给马修老师灌输要采取“一犯规就处罚”的教育方式,在马修老师没去之前,哈善校长、萧老师体育老师、郎老师数学老师等等也都是这么监督学生们并执行的,在哈善校长的监督和压迫之下,他们早就对这种方式见惯不怪并且已经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以至于造成穆同自杀之后老师们都意识不到是这种”一犯错就处罚”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恶果。

    这一切与马修老师后来用音乐感化学生们,临走时学生们用歌声和写满自己祝福的纸飞机来送别最敬爱的老师,即使马修老师因为生活所迫来不及捡起全部的纸飞机,在抬起头的瞬间眼里全是感动的光,和对学生们的不舍之情,这两种极端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耐人寻味。

    哈善校长因为怀疑孟丹偷了20万法郎猛掴孟丹巴掌这种暴力的方法,被孟丹报之以一把火点燃了学校,这把火着的不仅仅是火,也象征着哈善校长自己的升迁、勋章都没了,这种以暴制暴自食其果的结局是大快人心的,其不可理喻的行为见小图,麦神父的命还不如收拾学生重要,本末倒置想整蛊学生的哈善校长一点也不善,好在结局让人痛快。

    教训学生也比救麦神父重要 哈善真不善

    印象最深的还有孟丹从之前的向马修老师挑衅着吐烟圈到被带走时回头向马修老师善意的一笑表示感谢,盖贺客从做恶作剧想让麦神父吃点苦头到眼里满是自责与担忧最后带着哀怨自己的小眼神问出:“神父会死吗”这一良性转变;学校的学生们的脸庞也因为马修老师从抑郁黑暗不爱笑到放声歌唱开怀大笑,或许,这才是少年本来的模样,使少年们改变的是马修老师的爱啊,以及耐心和无尽的关怀啊。

    细细想来不仅仅是老师教育学生是这种模式,老师用爱和真诚感化了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也不会差到哪去,其实生活也是这样,耐心用心细心开心的对待生活,带着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孝敬父母,生活自然对你不会差,今天的自己不过是以前的积累所带来的,我们好好努力的原因就在于以后的自己是现在的自己打造的,所以,带着爱好好加油就足够。

    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当被罚打扫卫生的莫翰奇第一次听到音乐时眼中满是希望的星光,自己晚上偷偷唱歌时被马修听到就被认定是天籁之音,从此马修老师全心全力培养莫翰奇,并给他规划人生发展路线,自己给里昂音乐学院写了推荐信让莫翰奇有机会去面试,不能否定的是在马修老师离开以后,莫翰奇肯定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去里昂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但是更不能否定的是没有当年的马修老师的慧眼,就没有莫翰奇的今天,当莫翰奇的母亲薇欧蕾听到马修给莫翰奇规划的人生后说:“我想让他有份正经职业,音乐有什么用”,也许薇欧蕾的顾虑是对的,在那个百废待兴的1949年的法国,忙着挣钱填饱肚子才是一份正经职业,唱歌到最后不一定能赚到钱,但幸运的是莫翰奇的母亲是开明的,并没有阻止莫翰奇学音乐,相反,按照马修老师的意见和莫翰奇一起走到了今天

    ,故事情节让莫翰奇最后成为了指挥家而不是音乐家,是在向他的老师马修致敬,多年后我就成了你。

    指挥家莫翰奇 指挥马修老师

    而现实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此我还特意问了我的父母,“爸爸妈妈,有没有改变你一生的老师啊”“哪有啊,全靠自己啊”是他们的答案,讲真,我很羡慕那些能碰上伯乐的学生,他们真的很幸运,但现实怎么会因为少了几个伯乐而阻碍千里马发展呢,因为最好的伯乐就是我们自己啊,不过是跟随着内心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享受努力的过程,一个小时到几百个小时,享受这个功时带给你的感受,显然是痛并快乐着,拿我个人最近的体验就是,在简书上写的读书笔记从没有人看到上简书首页投稿不过就用了几十个小时,从哆来咪发不认识一个的成年钢琴学生到能弹爱丽丝卡农不过就用了几十个小时,这虽然不算什么,虽然我不知道以后有啥用,足够我自己开心一阵了。

    三:等的或许不是星期六,而是未来的希望。

    我最喜欢的人物当然是贝比诺,那个开篇在学校门口铁栅栏翘首期盼的小个子贝比诺见小图,他和马修老师的对话:“你在这做什么?”“我在等星期六”“为什么”“因为爸爸会来接我”尽管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告诉过他:“你的父母在二战中阵亡了”,他还是微笑着眼中充满希望的站在学校门口等星期六来接他的爸爸。尽管被郭和颁和孟丹勒索给钱才能睡觉,他也只是在门口的走廊上坐着,静静的接受着现实,没有一丝忧伤。他能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经不在了事实吗?他难道不怕吗?自己一个人都撑到现在了,他怕的自然不是没有父母,他怕的是未来没有希望,所以他才会在马修老师让写出未来想干什么的时候一个字都写不出,他怕的是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他未来的希望都没有了,他看不到光,他能不会唱歌吗,那为什么还会在同学们合唱的时候小声呢喃着,他只是怕挫败,失去父母的他连唱歌都快没有希望了,他才会在得到“5*7=53”这个答案时笑得这么开心,是有郭和颁这种好哥们给他希望。好在结局不错,马修老师选择停车带着他一起离开,给了他一个希望,没错,那就是未来。

    生活在很多时候不受我们控制,或者结局真的很糟糕,在贝比诺身上我学到的是要学会相信,再糟糕的现实也要充满希望的活下去,他没有选择向另外一个孤儿穆同一样自杀,而是选择坚强,我想是因为这么小一个孩子他已经领悟了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救世主都是我们自己,无非就是大胆勇敢的相信自己并好好走下去罢了。

    贝比诺的星期六

       《放牛班的春天》看下来,结构紧凑,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场便是莫翰奇出色的指挥,显示多年后功成名就后的塘底学院的学生,之后随着贝比诺登门拜访送马修老师的日记还有以前的照片,故事随着回忆沿着时间线索展开,详略得当,前半段的光效整体偏暗,背景音乐偏抑郁忧伤,与后半段明快积极快活形成对比,配合着故事情节的起起伏伏,给观众的代入感真实感很强,少有的教育意义很强的出色电影,没有美女豪车抢镜,没有暴力枪支弹药的刺激,朴朴实实写出了1949年的法国少管所的真实情况,让多年后的我有机会看到并参悟出以上这些道理,带给人乐观的精神,希望有机会能多邂逅这样的好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爱唤醒希望点燃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sl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