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与美食美食首页投稿
即使被同龄人抛下了,也不妨碍我完成了一场饮食修行

即使被同龄人抛下了,也不妨碍我完成了一场饮食修行

作者: 舌尖在奔跑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7:34 被阅读83次

    你在吃屎么?不,我只是在嗦螺蛳粉

    王致和辞官之后,在北京延寿街开办一家臭豆腐铺。其大门对联为:

    “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

    在中国,人们的味觉通常是“酸甜苦辣咸鲜涩”,而“臭”并不是一种味觉,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

    所以也就有了各种臭的出奇,却又让人吃起来香到欲罢不能的美食。

    比如螺蛳粉。

    秉持着“与其被人熏,不如自己去熏别人”的江湖嗦粉人士信条,每次馆主吃螺蛳粉都作势要熏坏小伙伴,然后在小伙伴们灼灼的目光下默默地躲到角落去吃。

    讲真,爱吃螺蛳粉的人对众人所说的臭味浑然不觉,还觉得美味鲜香,直至吃完以后面对众人掩鼻呼“臭”的模样,方知自己从发丝到脚底都充满了味道。

    有人这样形容螺蛳粉的臭味——自己在家煮粉吃,吃完锅、碗、筷子是臭的,连衣服和头发都是臭的,仿佛进入了停水一个月的厕所。

    说厕所觉得有点夸张,螺蛳粉那股浓郁的味道,很多人都认为来自腌制酸笋。没有酸笋,螺蛳粉就没了魂。

    而且螺蛳粉留“香”持久,超越了不少的香水大牌。如果吃完螺蛳粉不去洗个头洗个澡换身衣服,那恭喜你,你就是人群中那颗最亮的星。

    其实不只是中国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吃臭好吗...

    大家对“臭”乐此不疲?这还不就一习惯嘛

    臭之生活习惯。

    一个人的味觉形成,和他所在的环境、父母的习惯和背景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豆汁最早见于辽。

    五代时期,契丹住耶律阿保机征服奚族,月公元96年建立辽国,后为今北京为五京之一。

    当时辽为游牧民族,以游牧和渔猎为主,因此多食肉量巨大,像鹿、熊、牛、羊、兔等。

    并且烹饪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要么清蒸、要么红烧、要么做成腊肉,他们又偏偏喜欢加入油脂。

    长时间的饮食,自然导致一个个大腹便便,消化不良,有些辽人知道茶叶能解腻,便大量服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得了便秘。

    于是,豆汁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了。

    说豆汁儿有臭水沟的味道,但是利于消化,得以在第二天酣畅淋漓,自然受到了辽人的青睐。豆汁儿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清肠利便的良药,这种食物也就算传承了下来,酸爽的臭豆汁儿也走上了人们的餐桌。

    还有一些居住在特殊环境下的人类,为了获取人体必需的营养不得不摄取散发恶臭的食物。

    例如因纽特人,他们还有一个充满不敬之意的名字是“爱斯基摩人”,也就是“食生肉的人”。

    他们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想要随处生火吃熟食是不现实的,因此食用生肉就成了他们的民族习惯。

    由腐烂的海鸟和海豹尸体制成的Kiviak听上去十分恶心,但却是因纽特人补充维生素的几乎唯一方式。

    臭豆腐和榴莲都在它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简单来说,猎奇心理就是:对别人不让你做的事想要去做。

    人们食臭,有部分原因还是猎奇心理作祟。

    鱼罐头“食物界的生化武器”、“世界上最臭的食物之一”、“黑暗料理”…

    来自瑞典的“鲱鱼罐头”奇臭无比,它背负着全世界的误解,依然倔强地臭着。

    臭豆腐和榴莲在它面前都默默低下了头。

    因为奇臭无比,罐头迅速吸引了大批“吃货”围观,还有不少人为了证明自己“胆子大”,忍不住视频直播试吃。

    这种臭臭的鲱鱼,只有在瑞典的“仲夏节”这种特别的节日才会被大家拿出来享用。

    节日这天,瑞典人的传统是:聚集室外,品尝盐渍鲱鱼。

    因为味道太大,所以瑞典人一般约定,尽量不在室内吃鲱鱼。

    比如,在商场购买鲱鱼罐头,不允许立即打开来吃。

    榴莲爱不爱呢?

    一种是爱吃榴莲,认为榴莲是极品的人,还有一种是痛恨榴莲,问到都觉得恶心的人。

    有同学形容榴莲“吃完之后,你的口气就像刚和死尸舌吻过一般”

    说得好像你真的跟尸体接过吻似的...

    几乎全世界的民航飞机上,都禁止乘客携带榴莲。

    还有些国家的部分公共场所,还禁止吃榴莲。

    各国人民显然都闻臭丧胆,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的人觉得榴莲是香的呢?

    榴莲、香菜、臭豆腐等这些食物的争议貌似不小。

    科学家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的基因,发现任何。

    两个人鼻内的大约30%的嗅觉感受器都是不同的。

    基因不同,感知不同,所以有人喜欢榴莲,有人喜欢香菜。

    食臭是一种名片

    现在的“臭味”是一种地域特色的表现,是一个城市代表的名片。

    像北京的“豆汁儿”“豆腐乳”、湖南的“臭干子”、湖北的“碱鱼”、四川的“臭猪肉”、广西的“螺蛳粉”、瑞典的“鲱鱼罐头”、冰岛的“臭鲨鱼”、萨丁尼亚的“卡苏马苏(活蛆奶酪)”等等。

    起来豆腐乳,就能不得不说王致和。

    相传康熙八年,进京赶考的安徽考生王致和金榜落第,打算第二年再次应试。当时的他已是身无分文,家也回不去,饭也没得吃,只得暂且在京城谋生。

    王致和幼年跟随父亲学过做豆腐,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工具,每天开始磨豆子,沿街叫卖。

    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他就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飒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旧业,再做豆腐来卖。

    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

    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

    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

    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不过当时慈溪在宫廷吃的臭豆腐已经被王致和做成了豆腐乳,主要搭配馒头和米面。

    经看过一份资料,西方营养学家提出,发酵食品是饮食的最高境界。

    很多时候,香和臭只有一线之隔。

    很多臭味在稀释很多倍之后,产生的就是香味。

    臭,其实也是人类饮食的最高境界之一。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味道。

    不管是什么食物,它总能承载我们对一种味道的怀念,并传承下去。

    大自然用手里的魔法棒和人类智慧碰撞出来的优美,总是出其不意,又令人啧啧称奇。

    臭,也是其中的一个经典。

    好了,我要去嗦一碗螺蛳粉了,千万别打我,因为食臭,是人类饮食的最高境界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使被同龄人抛下了,也不妨碍我完成了一场饮食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sl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