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千年后的今天,但凡提起古代四大美女,总离不开那伴生而随的八个字。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而且,我想不少人都知道。这四个词语,两个成语,八个字的背后正是代表了我中华文明的四位古代美人。她们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世人传诵至今,甚至到了现代用家喻户晓来形容都不为过吧。
西施浣纱——沉鱼——西施。
昭君出塞——落雁——王昭君。
貂蝉拜月——闭月——貂蝉。
贵妃醉酒——羞花——杨贵妃。
她们四位分立不同朝代,各自拥有各自的命运。在古代那个极度推崇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们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冷静的头脑,精湛的演技,忍辱负重,在那些复杂战乱纵横的动荡局势里,她们付出着旁人所无法理解的心血在乱世中奋力挣扎,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终究不过一场空!
下面我来结合正史及各种逸史野史来闲谈一番四大美女。(网上版本流传甚光,以正史最终结论为准,雷同勿喷!)
本人先从离我们年代最近的唐朝杨贵妃说起。
1杨玉环
提起这位大名鼎鼎的唐朝杨贵妃,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那句自古红颜多祸水,尽代红颜多薄命的句子。
众所周知,唐朝“安史之乱”说起来谁都知道但让你说几个其中重要的人物,除了安禄山,李隆基,杨国忠,我想世人提到次数最多的绝对会是红颜祸水的杨贵妃了。
唐朝盛行胖美,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曾看到许多人拿此大做文章,经常看到各种巨无霸晒自拍说自己什么“哀家在唐朝绝对是个美女,那什么杨贵妃不也是个胖子嘛”。
对此言论,本人本不愿发表任何回应,唯有两字送给这些人——“哈哈”
知不知道有一种美叫体态丰腴之美,这才是唐朝胖美的真谛,话说霸王龙级别的就不要乱黑我们的贵妃娘娘了。借用一句白居易《长恨歌》里面的诗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贵妃娘娘的姿色就说到这,在来说说她的经历,这位父母早逝的美人年纪轻轻(17)就嫁入豪门,不得不说,这命咱没法比。
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且开放的社会里,十七八岁的我们都还尚处在懵懂单纯的心智里。你觉得的一个平平淡淡度过十七年的的古代女子能有什么沧桑心态?
17岁的绝美少女嫁给寿王李瑁,测封为寿王妃,这本就是一段佳话。而且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杨玉环嫁给李瑁后受到过什么侮辱冷藏。相反,二人恩爱有加,李瑁对杨玉环极为疼爱。
可惜,生不逢时,结发夫妻终究是抵不过那冰冷无情的皇权至上法则。
天宝四载(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正式与李瑁脱离关系。
没错,李瑁为李隆基第十八子,也就是说亲爹硬生生抢了自己儿子的媳妇。
这等乱伦,无德之事即便放在现代都绝对会遭人唾弃,并且这种违反人伦常理的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可偏偏人家是皇帝,都说皇帝一怒,伏尸百万。谁敢谈论?恐怕当时的百姓对此唯恐躲之不及,别说背后议论了,我估计连想都不敢想。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这个老男人用尽手段,竭尽所能夺取自己儿子的媳妇,究竟是看上了杨贵妃的哪里?况且,十年之久的贵妃生涯,杨贵妃是否对这位老当益壮的皇帝生了情?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一片盛世祥和,尽管只是表面的,但年过五十的李隆基早已沉醉其中,颇有一些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换句话说,帝王的心总是孤独的。
很多人为李隆基打上好色,变态,软弱的标签。其实不然,这位皇帝还是有一定的才华和能力的。只不过唐盛世的表象迷惑了他,再加上岁数的限制,沉迷其中也无可厚非。试问世人谁不犯错?为何总是要以点盖面论之?
史记记载杨贵妃”能歌舞,擅音律”,不巧的是李隆基也是个音律高手。
其实我查阅了那么多资料,也比较信服这种说法,我同样认为李隆基千方百计的抢来杨贵妃,可能她身上真的有某种共鸣真正吸引到了李隆基,当然不可否认,美貌,床笫之欢等这些最基本浅显的理由自不必多说。
可仅仅只凭这些根本不足以证明李隆基对杨贵妃近乎于病态的迷恋。
是的,不论正史还是野史,李隆基对于杨贵妃的宠爱,真的是应了那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堪比皇后的待遇对于当时的杨贵妃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霓裳羽衣曲》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相传这是李隆基专门为杨贵妃谱的法曲,而杨贵妃则亲自舞出《霓裳羽衣舞》与之交相呼应。
其实,杨贵妃生在那个年代,是幸福的,同样也是悲哀的。违反人伦常理的黑锅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可她一个弱女子,设身处地的想想,除了认命或许真的别无他法了吧。
世人只知李隆基贪恋杨贵妃美色,却忽略了杨贵妃的另一面,或许正是这一面使李隆基彻底沉醉其中。
或许是某种善解人意,或许是那种惺惺相惜的投其所好之感,亦或者是杨贵妃真正诠释了红颜二字的真谛,总之,这个背黑锅的美丽女子至此过的都极为幸福,一个宠的恨不得为她摘星弄月的男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幸福?
杨贵妃既然能在冰冷的皇宫里成功脱颖而出,我想她早已有了觉悟。你可以把这种觉悟称作宫斗,或者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一位拥有真正大智慧的女人。毕竟那等违反伦理道德的压力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能放下的。
在此着重强调一则谣传,我知道有正史记载,杨贵妃与安禄山有一腿,淫秽的话就不说了。
还有,历史上真正的安禄山是个什么样子呢?巨无霸?霸王龙?我只能说,你对”强大”一无所知,让我来比喻,真正的安禄山简直就是一坨活生生的奔跑五花肉。
清代编的《历代御批通鉴辑鉴》里,曾明确地指出:“通鉴载……考此皆出《禄山事迹》及《天宝遗事》诸稗史,恐非实录,今不取。
更多的就不一一举例了。仔细想想吧,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娘”无非是形势逼迫,顺势而为。若是她两真的有什么事,估计还没到安史之乱,杨家就被满门抄斩了。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杨贵妃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那么问题来了,杨贵妃究竟死没死呢?
答:多方史料间接证明,在当时那种形势下,杨贵妃必死无疑。(享年38岁)另外(杨贵妃与安史之乱毫无关系,她替李隆基背了黑锅。)至于那些谣传,去日本,被人所救等等。怎么说呢,就当是一种美好的缅怀吧。
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关于杨贵妃的诗词多达几十首,可见这位贵妃娘娘对后世影响之深的确无愧于她被封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2王昭君
这位奇女子的生平事迹看似普通(入宫,远嫁,消殒),只有短短三个阶段。但她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和为汉朝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深受世人爱戴。
因为她是和平女神,她为匈汉两国换来了六十多年的边境和平盛景。
说起王昭君的民间身份,大多数史料介绍都一样,差异只不过在于王昭君入宫后不受待见的理由。
当今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是那位最后被汉元帝灭族的画师背的黑锅。
其实,正史《汉书》里没有提到王昭君出嫁的原因,只是单纯的提到一笔,把王昭君嫁于匈奴单于。
《后汉书-南匈奴传》有记载到“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愤,乃请掖庭令求行”
其实说到这,这里有一点比较大的分歧,究竟是昭君主动请示远嫁?还是汉帝以赐婚的名义主宰了王昭君的命运?
其实,我更相信王昭君是自愿的,深宫作伴,不受恩宠,这对于一个自信且美貌动人的女人而言,绝对是非常大的打击,都说年轻人,火气旺,年轻的王昭君打破束缚,把自己一生的幸福都压了出去。
即使前方刀山火海,也总比这留在这深宫旧怨里好。就这样,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那天(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了。
且说这位美丽的刚强女子,被汉元帝第一眼瞧见时便暗呼苦恼,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身边竟有如此漂亮的女子。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翘翘了,也就是王昭君的第一任丈夫。其实不难想象,这种跨思想,跨领域,跨生活习俗的经历任谁都难以适应,因此就有了……
《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上述中提到一个胡俗,是什么呢?那就是当时匈奴中极为变态的风俗子娶后母一说。
大体意思就是说,老子死了,作为儿子既然继承了单于之位,那么老爹的妻子当然也要一并继承了。
仔细想一想,把现在的我扔到一个有这种风俗的国度里,男的要娶自己的后妈为妻,女的要嫁给自己的干儿子,卧槽,这种违反人伦常理的破事竟然在那年代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俗?
每闻此,我鸡皮疙瘩都能掉一地,所以,你大概能想象到,在那时那种情况下,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朝百姓,王昭君她究竟抱着多么大的勇气,嫁给了曾经身份是自己干儿子的新单于。
所以,很多人会发出疑问,王昭君出塞幸福吗?那么,我想问,你觉得呢?先是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粗鄙老男人,而后是自己的干儿子,这对于一个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女子是多么大的打击和讽刺。你说,会幸福吗?
二十多岁的芳华佳龄二婚嫁给新单于,并生下两女,就这样,王昭君在我们无法想象中的欺辱生活里熬过整整十一年。
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第二任丈夫),昭君自此寡居,(也有谣传,第三代单于竟也准备再次娶王昭君为妻——孙子辈)
用一句话来概括昭君出塞的功德“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这番长达六十年之久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我想绝对离不开王昭君在其中的默默付出。
寡居一年后,此时西汉正逢巨变——王莽篡权。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 厚葬于如今的呼和浩特,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传闻,每逢秋冬之际,草原凋零,枯叶满天飞,唯独昭君墓上一片苍翠,故此称为青冢)
其实关于王昭君,正史记载并不多,主要体现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民间记载有《西京杂记》《汉魏遗书钞本·琴操》,总体而言不过寥寥数笔。
但是,这位倾国倾城的绝美奇女子,无论如何都曾奋力打破了自己的枷锁,纵然路的前方是前所未有的迷茫甚至多灾多难,她,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顽强扎根茫茫大草原上,承受着世人所无法想象的屈辱,漫长岁月的煎熬造就了一段传承千年的美人佳话。
后世学者曾拿昭君出塞与同朝的一位战神相提并论,说起这位战神,以此年纪而言,我称他为最强战神,古今中外,我认为无一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他,年纪轻轻便官至冠军侯。他的名讳曾让匈奴胆战心惊夜不能寐。他是上天派给汉武帝的天兵天将。他,曾发出至强豪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3貂蝉
貂蝉,我心目中最美丽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实都怪三国演义喽,谁让电视剧里饰演貂蝉的演员辣么漂亮呢。
哎,说起貂蝉,很不幸,正史中毫无关于貂蝉的记载,况且,在那个年代,貂姓根本不存在。
首先,正史无记载貂蝉其人,更不是王允的养女,正史仅仅提到,吕布跟董卓的侍女私通,后来反叛杀了董卓,也没明确指出反叛董卓跟私通的关系 。
我们不妨可以想象,也许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有这么一位美人,她或许就是貂蝉的缩影。
也有人提出疑问,既然是被世人传颂至今的四大美女,那怎么可能没有其人?
答:民间传说。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史书上怎么可能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呢?其实,当代许多历史研究者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也许是民间传说太多,版本流传甚广,所以才导致了不同结局的貂蝉版本。
这里总结几则流传最广的谣传与大家分享。
第一,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貂蝉最后被转赠于关羽,关羽痛恨这位水性杨花,朝三暮四的糜烂女子,于貂蝉身后挥剑赐死。
我记得当时在听到这些谣传时,还配以对话,貂蝉说。“你不能看到我的面貌。”云长问“为什么。“因为看到了你就下不去手了”
其二,貂蝉与云长,美人配英雄,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其三,貂蝉看淡红尘,毅然决定削发为尼。
其四,貂蝉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怒斥苍天,拔剑自刎。
不过我曾看到专家在结合史料的分析后得出结论,那就是曹操臭名昭著的邺城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无论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分析曹操的癖好,那么最后的结局定然不过如此了。
4西施
哎,怎么说呢,又一个仙女要与大家见面了。
首先来说西施这个词,依据文献记载,“西施”只是当时天下美女的通称或代名词,也就说说,我们想象中的西施只是泛指某某人。
也就是说,那些典籍里所记载的西施话语,不过是在说美人而已,并不是专指某个人。
翻遍正史,如《国语》《史记》诸多文献,毫无关于西施的记载。
一个颠覆了吴越历史的美女间谍,怎么可能会被孔子,司马迁这些大人物所遗漏了呢?
另外先秦时期所记载的西施形象与吴越毫无联系,八竿子打不着关系。我知道许多人会发出疑问《越绝书》《庄子》《孟子》《墨子》等这么多文献都提到西施此人,怎么可能会没有这个人呢?
说到这,其实我也挺好奇,既然诸多正史没有西施这个人,为何会有那么多野史提到西施。
这也就造就了一则矛盾,正史无记载,可人间有记载。
其实这则矛盾解释起来也很简单,掌权者放屁,百姓闻声能听十里。或许历史中真的有这么一个存在吴越斗争中的女子,只是当时的百姓愚昧添油加醋一番便在民间流传开罢了
中国是一个重视并完善历史记载很讲究历史传承的民族。编年体史书一部接一部从未间断,这般恐怖的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全世界唯有中国了,最终,我以正史无记载为最。西施或许如上面的貂蝉一般,有其形,却无其人。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并且,传说范蠡最后成为了商圣,那么西施的后半生过的相当幸福吧。
我们可以缅怀西施和范蠡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可以作为一段美丽的传说口口相传。
但请,尊重真正的历史!
网友评论